東吳人

鄭明娳 |2011.05.11
1657觀看次
字級

我任教過的大學雖然不多,但是來往的朋友幾乎分布在全國各大學,對於大學生態,應該並不陌生。
四年前,我到東吳大學專任,大一國文作文課裡,第一篇題目是「我的選擇」,要學生寫為什麼選擇這個學校、這個系。

讓我很驚訝的是,不少學生是第一志願來到中文系,大部分因中學國文老師是東吳校友,極力推荐。有位澳門來的學生,是慕「東吳大學」之名而來。

後來,我任教外系大一國文,也作這題目,法律系學生說「東吳法律系」是台灣北部最好的系,微生物系學生說他們的系是全國「唯一」。

這學期開學第一天,我到學校上課,遇到一位碩士生逗留在辦公室,我問:「你今天就開始工讀?」

「不是,只是來學校。」

「星期一就有課?」

「沒課,寒假放了好久,很想學校,所以來逛逛。」

之前,我就知道他考碩士時,連中三校,他放棄國立大學,選擇娘家東吳。但沒事也來學校逛,眷戀到這地步,未免讓我驚奇。

我曾多次打電話找社會單位問事,線上人一聽我任教東吳,立刻熱情萬分地喚我老師、告訴我他是東吳校友,要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他,讓人備感溫馨。

後來,我知道學校裡有許多獎學金是校友提供、有許多建築是校友認捐。

政治系校友劉吉人捐款一億,成立「富蘭克林雙學位獎學金」,成為東吳捐款的「佳話」,因為出身人文科學者,謀職困難,更遑論賺錢。劉先生知道學弟妹日後的困境,主動提設「雙學位獎學金」,鼓勵學生雙主修商學院學位,通過申請的每人可獲得總額二十萬、清寒者二十五萬。他相信具有雙專長的人到社會必然更有競爭力。

他計畫為學校培育五百名中堅人才,讓他們到社會歷練之後,一定會再回饋東吳。劉校友給予學弟妹的不只是經濟的援助,而且是精神的鼓舞,更重要的是大家對學校的向心力無形中不斷地凝聚起來。

會計系校友唐松章是東吳在台復校第一屆學生。他親眼見證東吳復校之初,一切軟硬體設備都極為簡陋,畢業之後,就長期擔任「東吳大學校友建校募款委員會」主任委員,幾十年來,為學校募集資源成為他的志業。

他的募款活動,都以百萬元為單位,他先以身作則,二○○○年東吳建校一百周年,由他發動校友各捐一百萬元。二○○五年,劉兆玄校長在校慶典禮宣布擬興建兩棟十層大樓另加音樂廳,唐先生率先認捐三百萬,並以此為一單位,邀請傑出校友認捐,典禮結束時已募得三千萬。

這項大工程接近尾聲時,音樂廳尚無人認捐,唐先生又捐六千萬,音樂廳因此以唐先生夫婦之名唐松章、吳怡靜命名「松怡廳」。光這兩棟半大樓,他認捐和勸募金額近一億。校友如此熱情挹注,使得掌校才一年的兆玄校長驚訝不已。

我進東吳專任的第二年,中文系就遷入第一教研七樓。站在我研究室的窗台,可以瞭望對面高聳的第二教研大樓,很難想像,兩棟半大樓竟然在三年內完成,這,除了劉兆玄校長個人的行事魅力,東吳校友的愛心愛力功不遑讓。

常想:許多以東吳學生為榮而來就讀的人,在功成名就後不斷回饋母校,使東吳大學因校友而光輝熠耀。這種無形的精神能量,確實流淌在東吳人的身上,使我這個「外星人」既感動又艷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