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你我他】曹丕提倡薄葬

苗方 |2011.05.10
1170觀看次
字級

三國時期曹魏開國皇帝--魏世祖曹丕(一八七年~二二六年),字子桓,諡魏文帝。他繼承了父親曹操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後來還逼迫東漢王朝的末代皇帝漢獻帝禪讓,代漢稱帝,國號為魏,改元黃初,定都洛陽。

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他與父親曹操、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論》。

其中,《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但,後世對他的才氣評價是不如「三曹」中的另外兩人。

後人對曹丕印象不好,說他好色,曹操還沒斷氣,很多姨娘都成了他的女人,又搶了弟弟曹植的情人││三國第二大美人「洛神」甄宓

;大家又嫌他刻薄、奸詐,不會打仗,又缺乏雄才大略。文韜武略全被評得一文不名。

其實,東漢末年在曹操的經營下,已沒有什麼戰爭讓他表現,想來,世人都是同情弱者││失勢的曹植。所以,曹丕才會被留下如此惡劣的印象吧!

從他的詔令看來,曹丕也有可取之處,其中一項就是倡導「薄葬」,力行簡樸的葬儀。

曹丕選首陽山為陵,在《終制》中表示「不封樹,不立廟,不造園邑神道,不含珠玉,斂以時衣……」他下詔遺體不穿金縷玉衣,只要平常衣服就可以了,而且不以金銀珠寶陪葬,一律改用陶器陪葬。

在他的認知裡,「葬」就是「藏」,不讓人發現就是了,所以也不用費力氣去造豪華墓園、石人石獸大道等。

而且還說「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會被盜墓就是厚葬引來的禍事,他以皇帝詔書,批評厚葬之害,影響世人的喪葬觀念。

就這一點,我們還真的要給他鼓鼓掌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