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人生】來發 (1)

文/星雲大師 圖/李蕭錕 |2011.05.10
872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七四年八月,世界青棒錦標賽正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舉行,當地的時間是晚上六、七點,大約是台灣時間上午十點鐘,有一位師姐抱來一隻小狗要我幫牠取名。算一算這已經將近四十年前的事了。

那時候,佛光山開山才六、七年,正是經濟最拮据的時期,人都不得地方住,更何況是小動物呢?

像開山初期,不知道從哪裡飛來鴿子,不忍心牠們挨餓,思前想後,勉強在陽台屋頂上釘一座可以遮蔽風雨的籠子讓牠們棲息。最初是二、三隻,後來竟飛來上百隻,一次要吃上幾公斤的穀米,也是不小的負擔,所以當時常住規定不允許飼養動物。

這位師姐抱來小狗的時候,正是中華隊隊員李來發打了一支二壘安打,高興之餘,一時竟忘了不准飼養動物的規矩,隨口就把小狗取名叫「來發」。

倘若李來發先生知道我們感念他為國爭光的歡喜心情,也會同意這一段「現前一片西來意」的美好因緣吧。

此後有一段時間裡,總會看到一隻狗兒在我腳邊趨前跟後,心裡覺得納悶:哪裡來的小狗?詢問之下,才記起有這麼一回事,一時之間,我也不好說什麼了。

說也奇怪,這條小狗平日誰都不跟,彷彿就是認定了我似的。但是,每到用餐時刻,牠就去找別人要飯吃,佛學院的學生們說,來發在過堂的時間,都會準時出現在齋堂,好像也要排班用餐一樣。

牠吃過了,一定又會回到我這裡。我從來沒有餵過牠一口糧食,牠卻經常在我身邊圍繞,屢次找人把牠抱離開,牠又再跑回來,送都送不走。在無可奈何下,只有收留了牠。

那個時候的來發,好似也打著東方佛教學院「院長的狗」的旗幟,神氣不已,在佛學院裡如入無人之境,毫無顧忌。好在,牠與大家有緣,大家也歡喜牠、愛護牠。

當時山上有好幾位沙彌,一下課,便開心地找來發一起玩耍,偶爾有點餅乾、零食,就這麼蹲踞在地上,面對面的你一口、我一口,天真的吃了起來,好像人狗也不分彼此了。

看到這種情景,總讓我回想起童年的記憶。有句俗語說:「三歲小孩貓狗嫌」,意思是,三歲的小孩正是頑皮的年紀,對小魚、小蝦、貓、狗、雞、鴨等經常以逗弄欺負為樂;但我從小對小動物的護衛卻格外的堅持,凡是家裡養的雞鴨狗畜,都不准別人鞭打販賣,或是殺煮烹食,甚至將牠們當成家裡的一分子。

過去家鄉長輩們說,狗兒一天只能吃一餐。想到自己也會有飢腸轆轆的時候,將心比心,不忍狗子沒有東西進食,於是常常在吃飯時,端著碗,藉故踱步到院子裡,偷偷的把飯菜倒了下來和狗兒同享。

遇上兵禍荒年,寧可自己空腹,也不讓狗子餓著。有時被家人發現,難免挨一頓責備:「人都沒得吃了,還要給狗吃。」我卻認為,人不一定要吃,狗還是一定要餵的,因為狗子不會說話叫肚子餓啊!因此,我還是每天偷偷的餵狗。至今,只要想起牠們歡喜搖尾的模樣,依然覺得樂在其中。

另外一件令我記憶猶新的事,是七歲那年冬天,看見一群小雞被雨水淋得全身濕透,心中非常不忍,於是將牠們移到灶前,想藉著灶邊的溫度將這些小雞的羽毛烘乾。

沒想到,其中一隻小雞因為驚慌過度而跳入灶口,顧不得熊熊大火,我急忙探手將牠從火海裡搶救出來,小雞全身羽毛燒光,腳爪也燒焦了,連下喙都被燒掉一半。等到把牠們安置妥當,才注意到自己左手食指的指甲也燒傷斷裂了。

缺了嘴的小雞無法進食,我每天耐心地一口一口的餵牠吃東西,並且給予愛語安慰。經過一年多,小雞不但長大,而且還會下蛋,親友鄰居都嘖嘖稱奇,紛紛問我是怎麼養活牠的?其實我也只是感同身受,把自己當成小雞,處處為牠設想而已。

事隔七十多年,至今左手食指的指甲仍然萎縮長得不齊全,不過,想到小雞從奄奄一息的情況,到長大能可以生蛋,自己也頗感欣慰。

(香海文化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