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迄今一百零七年的恆春國小,百年前是南台灣唯一學府,恆春、車城、牡丹及枋山等地區老一輩的人,大多是「恆春國小」的學生,對提升當地文化水準,帶動社會的進步發展,有著莫大的貢獻。
恆春國小退休校長黃夏茂,在百年校史的序文中詳細記錄學校發展史,他道出,雖然學校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煉,無數次颱風、地震災害的考驗,三度遷移校址,歷經時代、人事的更替,仍然屹立不搖,反而更茁壯,在這溫馨的搖籃裡,滋養壯大的學子,已有萬餘人,散布在社會各角落,為國家社會作奉獻。
日本殖民時代為推行說日語政策,民國前十六年特意在恆春設立了「恆春日語傳習所」,即是恆春國小的前身,四年後才正式改名為「恆春公學校」,即為恆春國小的誕生。
恆春國小校長黃淑貞說,學校就位在三台山下,校徽中間的山,即象徵三台山,亦表徵智、仁、勇三達德。
白色部分為國花梅花,象徵國家。白色梅花外圍傘型環繞的黑圓點圖形,則象徵手牽手、心連心,團結合作。茂密的綠色桂樹枝,則代表了榮譽的象徵。
雖然地處偏遠,恆春國小學生可是製作網頁的高手,上個月以恆春知名的「思想起」為材,抱回熱騰騰的「第七屆網界博覽會」地方音樂藝術類金獎,民俗體育的「龍隊」獲得全國比賽優等,樂隊比賽成績亦佳,美術班亦有十多年歷史,學校提倡音樂、美術與體育教育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