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習俗】立夏之日 稱人增福

常書偵 |2011.05.05
1805觀看次
字級

明天就是「立夏」了,表示時序要進入夏天,天氣將逐漸變得炎熱。此後,人們可能會因為天氣炎熱而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因此,在中國大陸至今許多地區立夏這天還流行著「稱人」習俗。

稱人,就是秤(稱)體重。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炎熱的夏季會有病災纏身而消瘦,還可添喜增福呢!所以「稱人」主要是為了保佑大家夏天身體健康,不會「苦夏」。

「稱人」活動通常是午後舉行,因此立夏這天的午飯,要比平日豐盛一些,午飯可以多吃些,過秤時體重會增加,稱出比去年還多的體量,就表示壽命會更長、福氣會增多。

稱人的秤往往掛在村口或者村里十字路口一側的大樹上。那裡濃蔭遮地,男女老少聚在樹下,一片歡聲笑語,兒童們則嬉鬧著,鑽來鑽去,等待「稱人」開始。

掌秤的往往是一位輩分大又慈眉善目的老者,這位老者要有威望,有人緣,還要口齒伶俐。有威望,他報出的數目才會人人相信;有人緣,人人和他關係融洽,都能夠樂呵呵地前來稱重;口齒伶俐,這是因為稱人後報體重時還要念出一套一套的喜慶吉利的順口溜來。

人都到了差不多的時候,掌秤的老者會站到人群中間,宣布稱人開始。男人們和年歲稍微大些的孩子會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稱體重;幼童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則坐在預先準備好的籮筐內,吊在秤鉤上稱體重。

掌秤人一面打秤,一面唱著當場現編的順口溜。稱老人時會唱:「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稱姑娘時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稱人時秤砣移動可有講究,只能往外捋,意思是只能增重,忌諱從外往裡捋,因為不能減重。實際上,報出的體重都是接近數,並不十分精確,為的是編順口溜時容易些;另外,報重量時,逢「九」報「十」,以圖吉利;再就是稱小孩體重時,爺爺奶奶會悄悄在籮筐裡放塊石頭,是取長壽之意。

當然,能夠在大街上讓人稱的都是老人、孩童和男眾。靦腆的大姑娘、小媳婦們就會選一家比較方便的大媽、大嬸家來稱人。她們把秤吊到屋內的梁上,讓一位大媽掌秤。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這眾多的女人聚到一起,該是多麼熱鬧!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把這一情景描繪得活靈活現。

至於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相傳與三國時的阿斗有關。據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給趙子龍,讓他送往江東,並拜託其後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的面給阿斗稱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稱一次,看體重增加了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人們紛紛效仿,風俗流傳至今,即便磅秤已處處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