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溜教父--姚濱讓龍的傳人在冰上發光

文/陶蘭 圖/高燈立 |2006.08.06
529觀看次
字級

小檔案
出  生:一九五七年
出生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身  高:一七八公分
體  重:七十六公斤
學  歷:哈爾濱師範大學運動系
項  目:花式溜冰中國第一代雙人運動員
現  任:國家花式溜冰隊總教練,兼雙人溜冰主教練

記  錄:
●1970年至1984年哈爾濱市花式溜冰隊運動員,曾三次獲全國少年男子甲組冠軍和連蟬五年全國雙人溜冰冠軍;1980、1981、1982年三次參加世錦賽
●1983年贏得世界大學生冬運會雙人溜冰銅牌
●1984年參加冬季奧會
●1986年任國家隊教練
●1998年任全國花式溜冰教練委員會主任
●2003年獲全國體育突出貢獻獎

由八歲第一次穿上溜冰鞋,到成為第一代花式溜冰選手,再升級獲得國家隊總教練最高榮譽,姚濱長達四十年的舞動人生中,藏有許多的不尋常。他帶著愛徒在七月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從台北陽明山到嘉義阿里山,他一小塊、一小塊的認識這兒的人,還來不及道出什麼一點明確印象,全團二十人又旋風似的走了。

留給台灣溜冰迷一番神秘的探問:這位「花溜教父」真的是左手拿教鞭、右手做裁縫嗎?

全能教練 多面手

沒錯,一九八四年從洛杉磯奧運會歸來,拿了運動生涯中最後一個全國冠軍之後轉任教練,科班出身的姚濱的確是個全能,套句大陸人的說法,就是「多面手」,一九九七年以前,除了照顧隊員生活,每一個動作都親自編排,連運動服也得想辦法一針一線的打理,一直到後來運動員逐漸增多,這多面手的角色才開始慢慢改善。「這在國外是不可以的,教練就是教練,排舞就是排舞,服裝就是服裝,但我們國家當時的條件不允許這些,很多事情自己能做就得去做,根本談不上分工。」

也因此,除了教練一定要執行的任務外,姚濱得親手給運動員做衣服。在哈爾濱那段日子,更誇張到把媽媽的縫紉機搬到了隊裡來,周日大夥都放大假,只有他一個人留在隊裡踩縫紉機,手藝與愛心交織出一股動力,讓學生更不能辜負老師的心。
後來到了北京,還因為縫紉機由腳踏升級為電動,讓他曾一個禮拜做了十套訓練服和比賽服。

初見姚濱,誰都不會把這個高高大大的東北漢子與裁縫師聯想在一塊,他不免自我解嘲:「我做衣服是無師自通,很多靈感說來就來,可能天生具有這方面的天份吧!」

驕傲與幸福的雙重感覺

當然,對服裝最初的記憶與感悟,也來自於小時候陪著媽媽做針線女紅:「我們家以前有一台縫紉機,我經常看我媽做活兒,邊怎麼弄,線怎麼壓,看東看西.......,也愈弄愈明白了。」後來自己成了運動員,姚濱認為這個項目和美學藝術關係不淺,隨著理解能力的日益增加,覺得自己穿的那些衣服也實在太難看了:「實在看不下去了,乾脆就買布料自己做,穿起來效果還挺不錯的。」出自教練之手,學生穿著也有驕傲與幸福雙重的感覺。

沒有學過設計,也沒有學過色彩學,姚濱所有的設計靈感全都來自於直覺,以前在學校上美術課時,就非常喜歡把各種不同的顏色拼搭在一塊,拿起筆也想到什麼畫什麼,那個時候就對色彩已有了一些感覺。姚濱不免有三分得意地說,事實也證明,自己在這個方面的確很有天賦。

「從開始帶老大小雪和宏博,有很多衣服就是我親自設計的,就算是後來有專門的廠商給他們訂做,但我還是會做一些改動,比如加點顏色呀!或把一些縫的地方拆開,也可能把一些太開的地方縫緊一點。」因為是最了解學生的大家長,經修改之後,還真能突出效果!
 
比如說今年冬季奧運比賽前夕,靈感一來,他就在申雪白色衣服的前面塗了一些色彩,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塗那些顏色,姚濱也答不上來,就是感覺,也是愛好,現在都帶到工作中了! 

花式溜冰是極富觀賞性的高難度動作,飄逸的服裝能吸引觀眾目光,身為主帥的他深刻的瞭解這一點。

鍛造黃金搭檔的歷程  

以大家熟悉的經典名曲「茉莉花」、「龍的傳人」做為配樂,自一九八六年擔任國家隊、雙人溜冰教練的姚濱對花式溜冰的貢獻,可稱大陸運動史上的第一人,帶領隊員大幅度的突破,創造了中國花式溜冰的歷史,訓練申雪和趙宏博這一對一級選手蟬連了世界冠軍外,同時期的三對選手也進入世界錦標賽前六名,包攬了四大洲錦標賽的全部獎牌外,先後培養出二十餘名取得國內、國外各級比賽冠軍的一大批優秀雙人、單人溜冰選手,他始終站在第一線上擔任國家隊中堅力量和攻關任務,不曾一天懈怠。他告訴選手,事業心不是空的,只有全身心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惜為之犧牲一切時,才算有這份心。
 
尋找和鍛造黃金搭檔的歷程十分動人。三組選手中被稱為「老大」的申雪與趙宏博讓他很感驕傲的說,「看得出選手下了極大的功夫,有個非常新穎又漂亮的動作,還是兩人自己想出來的。」他把編排節目比喻成吃大餐,誰有好菜誰往上端,目的都是如何把這頓大餐做好,讓人吃得順口,瞧得好看最重要。

有人問他,有沒有喜怒哀樂?「有,但是只是發生的頻率要比其他人低。出現情況後,我會觀察一下、考慮一下,是否需要我去解決,如果運動員自己有辦法,我就沒有必要去了。哪怕是再給他一分鐘、兩分鐘,小朋友自己就能解決的。」姚濱說,如果突然發脾氣,或者是不給他們機會的話,效果並不好。「一般訓練,我話不多,訂下計畫後,大家都按照這個計畫來做就行了。每天都按照計畫來完成,如果發現問題了,一次兩次都這樣,就必須由我出面說一說。」
 
他賽前很少觀看別人的訓練,覺得這樣會受到影響:「我們走自己的路」。訓練中,「老三」張丹與張昊曾完成了兩次高難度的「拋跳四周」,這是目前世界上難度最高的動作,姚濱的態度是要年輕人放下包袱,多鍛鍊。只可惜在今年二月義大利冬季奧運會上,這對年輕的組合因張丹被張昊拋舉而摔傷,比賽中斷三分鐘帶傷完成,獲得銀牌,在《龍的傳人》的音樂伴奏中,還是感動了全世界。

為他們驕傲和自豪

姚濱認為,花式溜冰需要運動員高度的心理素質和穩定的賽場發揮。對於「冰上月老」這四個字,個人不敢茍同,自己能教給選手的,就是帶領他們領悟雙人溜冰的真諦,要默契而不是密切。「雙人溜冰需要兩個人之間的平等,達到一定的默契後才能更好地發揮。」姚濱不否認,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到了他的手下,過去的一些性格將被磨平。姚濱沒有那麼愛操心:「我在執教的多年當中,始終著重於對運動員自我能力的培養,不像有的教練各方面都照顧得那麼周到、那麼細致,像一個慈父一樣。」雖然關心他們,但往往都是在大的事情上,因為是一個團隊,兩個人上戰場打仗,有了問題要他們兩個人共同去研究。

這麼多年,他都在培養隊員的自立,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經常和他們討論規則的理解、動作的改動、編排,誰對就按照誰的想法去做,從來也都不是「一人獨大」。

「我時刻增強選手信心,調整心態,還有一些技術細節的打磨。」姚濱常說:「我和隊員之間還用語言嗎?不用說。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姿勢,就知道心裡想的是什麼。」由選手變成教練,終於把下一代推上了國際舞台:「我們的隊員都頂住了巨大的壓力,發揮出了應有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激動的說,中國隊在冬季奧運取得了突破性成績的同時,全體隊員們的拼搏精神更是征服了現場的裁判,征服了全世界。

擔憂後繼無人

從八歲起練溜冰,共參加過三次世界錦標賽、一次冬季奧運的姚濱不無自豪地說,二○○一年申學與趙宏博得到銅牌,落在冠軍的加拿大及亞軍的俄羅斯之後,俄羅斯隊來祝賀。「我們雖沒拿到金牌,這無疑帶給俄羅斯好幾對優秀的選手莫大的衝擊,這麼大的壓力是空前的,而這個壓力來自實力很棒的中國團隊。最感欣慰的是,隊員都在成長與成熟,關鍵時刻都頂住了壓力和考驗,確實很不容易。」他說。

把花式溜冰帶出成績後,他也擔憂後繼無人:「我們的乒乓選手能在飛機座椅的小桌板上打乒乓球。可是在不結冰的地方,大家怎麼會去溜冰呢?」讓姚濱發愁的事也不少,他一手培養的三對選手雖然世界頂尖,並不夠「典型」,像個「倒金字塔」。他深知花式溜冰在中國普及發展的局限性及推廣這運動的重要性。

「除了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很多家長、朋友、地方隊教練紛紛打電話來,推薦自己的孩子讓我看,也有隊員自我推薦的。」他強調,中國花式溜冰隊的隊伍不能太大,貴在精,也坦承正考慮招收新弟子:「挑選好苗子,最好的年齡在十二、十三歲左右、有單人動作基礎的女孩子,男孩子的年齡要在十五歲以上。不過只要小孩子的資質好,也能造就。」姚濱挑選人才時考慮家庭、性格、外觀和氣質等多方面因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