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道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著父母的語言、行為、溝通方式與肢體動作;因此,當父母看到孩子有偏差行為時,其實最先要想到的,是反省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有沒有做孩子的好榜樣。
大女兒Sabrina常跟我說:「媽!我在講話妳有沒有在聽?」我說:「有呀!妳可不可以再講一次。」她說:「NO!我不講,妳自己說話也只說一次,誰叫妳剛剛不認真聽我說話。」我告訴她:「寶貝,這樣不公平,妳剛剛在講話的時候,並沒有叫我聽,所以,麻煩妳再講一次好嗎。」有的時候,Sabrina還會說:「媽咪!為什麼我剛剛跟妳講話,妳的眼睛都沒有看著我。」
不只大女兒,其他孩子也是如此。某次我和Victoria上完廁所,我跟她說:「寶貝,上完廁所後,妳應該要用肥皂洗手呀!」Victoria說:「Pee-Pee的時候不用肥皂,Poo-Poo才要,因為我看媽媽都是這樣的呀!」聽到女兒當下的回答,我真是啞口無言。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表現,因為孩子們都睜著大眼睛在看、在觀察你我的一舉一動。
由於我們家孩子多,隨著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長大,我經常可以看到女兒們學著我畫口紅,或聽到Victoria對弟弟或妹妹說:「吃飯的時候要坐好,不可以亂跑,懂嗎?」我在旁邊,看著三歲娃在對兩歲娃講話,一方面覺得很好笑,一方面也很開心,因為一直以來,我要求他們的規矩、行為,他們都有認真的聽進心裡:而孩子的這些反應,也都是自己身教的結果。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住的是鐵皮屋,下雨時會漏水,晚上睡覺時,我也不敢一個人去上廁所。有一段時間,我父親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到南美去,當時才八歲的我,因為母親在台灣推廣功文式教育才剛起步,只好一個人去南美找父親;不管是父親或母親,不管他們身在何處,我都看到了他們努力的過程,而且覺得他們非常辛苦。但最終他們為了孩子,還是聚在一起,共同努力經營事業,因為他們了解夫妻的關係和家庭的完整性,是任何事情都無法取代的。
有些父母常會問孩子:「你比較喜歡爸爸?還是比較喜歡媽媽?」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不合適。因為對孩子來說,缺少了父母其中一方的關懷,都會感到遺憾,唯有得到父母完整的關愛,才是真正的圓滿。
身為獨生女的我,因為在父母身上學到了、看到了,所以,我也堅持要陪伴五個孩子成長,我要把父母帶給我的好身教,繼續的傳承下去,讓我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家庭的圓滿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