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衣珠喻,又作繫珠喻,出自法華經的〈五百弟子受記品〉。故事是說有人到親友家做客,一日醉酒而臥後,有事遠行的親友以無價寶珠繫於衣中,其人不覺,由於身無恆產,過著貧苦生活。之後經親友告知,才發現寶珠的存在,從此衣食受用不盡。佛陀以此喻富樓那和五百阿羅漢,對過去已植佛種之事皆已忘失,因從佛聽聞《法華經》,才知自己是菩薩,利樂無窮眾生。
六、髻珠喻,又作頂珠喻,出自〈安樂行品〉。髻珠,指輪輪聖王髻髮中最珍貴寶珠。輪王,比喻如來;髻,比喻二乘;珠,比喻一乘實理。佛陀在法華會上,授記二乘人將得作佛,猶如轉輪聖王解髻中之珠與功臣。
七、醫子喻,又作醫師喻,出自〈如來壽量品〉。醫師好比如來,孩子猶如聲聞、緣覺及菩薩三乘人;由於諸子無知誤飲毒藥,良醫以方便法讓孩子們服下好藥,治癒其病。佛陀揭示自己久遠前早已成佛,設各種方便救度眾生,速除苦惱。
佛經的「方便」二字,方指方法,便是適宜。濟度眾生,要用適宜的方法,稱之「方便」,不同於世俗上所用的虛偽欺騙的「方便」。佛陀在宣說《法華經》時,以七種譬喻隨順不同根器的眾生,善用種種的方法教示,此慈悲心只為表達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