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納稅人所繳的稅金當中有一項「宗教稅」,德國民權組織「人本聯盟」認為,國家應停止付給教會巨額基金,據研究報告顯示,一九四五年以來,這方面的支出近一百四十億歐元(約新台幣五千八百九十億元)。
在德國除了漢堡與布來梅,各邦對於登記是天主教或是基督教新教教徒的居民,會固定徵收「宗教稅」,之後再將稅金會轉給教會。
雖然德國政府必須每年撥款教會基金,但德國憲法也明文規定,受惠的只有天主教及路德派新教。因此,根據「人本聯盟」的報告,一九四五年至今,路德派新教就獲得約七十五億歐元(約新台幣三千億元),天主教約六十四億歐元(約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
近年來,宗教稅被德國人民廣泛討論,許多民權組織也認為宗教稅應該取消。因為在不同地區繳交的金額差異很大,例如在巴登符騰堡的教徒一年可能要繳近十歐元(約新台幣四百二十一元),在薩蘭邦的教徒卻只需繳零點六九歐元(約新台幣二十九元)。
此外,只有登記是教徒的人才需要繳宗教稅,此舉不僅登記的人愈來愈少,甚至有人向當局取消登記,不願再繳這項稅金。
雖然基督教在德國社會仍是主要的宗教,基督徒人數(包括天主教與新教)大約有五千萬,且許多重要宗教節日仍是國定假日,但固定上教堂的人卻一年比一年減少,僅百萬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