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報導】中國河南省洛陽市歷史博物館(新館),十六日落成開幕,展出二千三百多件故宮稀世文物,包括宮廷文物專題展廳禮佛堂的兩件國寶—明代夾紵乾漆三世佛、清初金絲楠木佛塔,是故宮慈寧宮大佛堂皇室御用供奉物,備受矚目。
其中,明代夾紵乾漆三世佛(意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有五百多年歷史,高約三百五十公分、寬約一百七十公分,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其製作的夾紵乾漆工藝早已失傳,因此彌足珍貴。夾紵幹漆工藝,始於戰國,隋唐時鼎盛,宋代之後,此種造像工藝逐漸失傳,元明時期的作品已極為罕見。
清代初期製作的金絲楠木佛塔,有三百多年歷史,高約六公尺,八面三級重簷,由木質堅硬耐磨,紋理順而不易變形,被譽為「帝王之木」的稀有金絲楠木製成,佛塔周邊八面有三百零四個佛龕,每龕供奉一尊鎏金菩薩,華美宏偉,巧妙融合了佛教藝術與古建築藝術。
洛陽博物館是一九五八年首批成立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於二○○七年底斥資四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十七億七千萬元)建成的新館,面積由過去的三千一百四十平方公尺增加到一點七萬平方公尺,分一個基本陳列和六個專題陳列,館內萬餘件文物,包括漢唐陶俑、唐三彩、歷代石刻藝術,以及洛陽珍寶、宮廷文物等,大多是首次公開亮相,免費對外開放,其中包含外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