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英語學得早,不代表一定學得好,教育部應謹慎思考,是否真有需要從小一開始學英語。」聽到教育部研議將英語教育從國小三年級向下延伸至一年級,桃園縣山豐國小教師彭如玉表示,對剛入學的小一新鮮人來說,要同時學習國語與英語兩種語言,負擔似乎過重,她擔心,政策若拍板定案,可能會有反效果。
彭如玉說,對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正是學習注音符號的扎根階段,若未來要同時學習英語字母,恐怕會增加學習壓力,導致兩種語言都學不好。她強調,英語教育的推動,應採取適齡學習方式,早一點起跑,不等於就能早一點抵達終點,加上還有師資、教材能否配合的問題,教育部都應在定案前三思。
對此,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陳秋蘭表示,師資是影響英語教育成效良窳的關鍵,在討論是否將英語教育向下延伸前,要先思考,是否已具備足夠且資格符合的英語師資。但從目前教育現況來看,小學三年級英語教育的師資人力都不見得充足,更何況是從小一開始教起;若要推動,培訓英語師資是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