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言又官僚 引經據典看攏嘸 全面推行公文白話文運動 別再讓民眾霧煞煞
新北市長朱立倫上月批評公文用字八股,台中市長胡志強也要求清查,發現部分回函給民眾的公文,用詞連他也看不懂,因此要求各單位首長把關,公文得看過才可以出門,否則要究責。

胡志強舉「潭(譚)言高見,至表欽佩,以策勵來茲,知關錦注,耑此奉覆」例子說,「文言文寫得很好,但誰看得懂」,的確,這段字句小市民大概會看得霧煞煞。
其實,檢察官起訴書、法院判決書也是滿紙文言,早為人詬病,譬如前總統陳水扁的女婿趙建銘涉及台開案,一審宣判時,法官判決書引用《莊子‧胠篋篇》的「竊國者侯」,當時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沒聽過。
五四運動推行白話文至今近百年,居然還有人寫這種文言文,真是不知今夕何夕。筆者當年讀大學時,有一門課是教寫作公文,當時就覺得好像是讀中文系,寫文言文。
我當時想「現在還有人這樣寫嗎?」後來雖不是當公務員,但公司的公文起初也「有點文言」,但後來就白話了,沒想到公家機關還這麼「堅持傳統」。
報載高雄市、台南市、彰化縣、台東縣政府都表示,八股公文已很少了,因為「公文寫得八股的人,大多退休了」,不過,部分老公務員還會這樣,引用「詰屈聱牙」(難懂難念)詞彙。
筆者在報社工作,以前的標題也很文言,後來因社會變遷,逐步「白話文化」,加上「老記者、老編輯大都已退休」,文言標題都改成「平常怎麼說話,就怎麼寫新聞、下標題」。
新北市政府推出「白話文範本」供員工參考,目前「靜候鈞座指正」等都不見了,「台端」改用「親愛的市民」、「親愛的先生(小姐)您好」等,但引述法條「引經據典」仍偶爾可見。
民間公司有彈性,政府機關則如「巨龍翻身」,不容易改,但只要首長一聲令下,其實也非難事,希望這次兩市市長的批評,能全面帶動公文「白話文運動」。
楊寧茵(台北市/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