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花博閉幕後,十四個場館未來開放情形與營運模式,成為外界關切的焦點。花博總執行長陳雄文昨天在市議會表示,為方便管理,未來將以基金會模式,統籌管理花博各場館。
陳雄文強調,至本月十四日,花博賣出八百五十一萬張門票,門票收益約十三億元、企業贊助十三億元、花卉訂單二十一億元、商業銷售收入十一億元,若再加上遊客的消費,粗估花博產生的經濟效益已有一百八十八億元,比原本預估的一百六十億元還高出許多。若再加上產業關聯性,產業總效益近三百億元。
至於「後花博時期」十四座展館的去留,陳雄文表示,除了遠東集團贊助的流行館之外,其他十三館都將繼續開放,其中最受歡迎的夢想館、未來館、生活館等三大展館,將採取獨立營運模式收費,單館收費不會超過百元。
依據規畫,夢想館將在花博閉幕後休館維修,七月中旬重新營運,將由市府財政局與工研院合作延長一年展期,開放到明年六月底,每天營運時間將從上午九時開放到晚上六時,每天大約可容納兩千名遊客進場。
其他展館例如舞蝶館,則由北市文化局收回,出借藝文團體表演。展售花博紀念品的風味館,預定由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代管,成為原住民文化館。
上海世博台北館將進駐未來館二樓,八月開放民眾參觀;天使生活館由天使美術館接手營運九年;真相館、文化館、名人館歸還給兒育中心;養生館歸還給公園處做為辦公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