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兒童節正式加入國定假日的行列,相信這是對孩子的重視,也算對辛苦的父母親的一種慰勞。
不過,在這屬於未來主人翁的大日子,國民健康局的研究卻顯示,不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已經造成現代孩童的肥胖問題,而肥胖及過重孩童的血壓、血脂和血糖異常的比例,都比體重正常的兒童高出許多。
在過去的觀念裡,認為把孩子養得胖嘟嘟是愛與福氣的象徵,但是在現代健康觀念大幅提升下,我們都曉得胖不是福,而從小開始的肥胖,可能對健康有更不利的影響。
相信絕大多數的現代父母親都認知到上面所描述的情形,不希望相自己的孩子養成小胖子,更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有良好的健康狀況。然而希望是一回事,實際的情形卻又不盡相同,這當中的原因何在?
我想,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因為,父母親沒能協助孩子認識到飲食和生活習慣上的「想要」和「需要」是完全不同的。經常吃好吃的漢堡、炸雞,或是成天坐在電腦前面玩遊戲,對於孩子而言,當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卻是沒有好處的。
而其中更值得留意的,可能是父母親本身在生活其他的面向上,例如理財和消費,就沒能清楚分辨想要和需要,自然無法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而這樣的傾向,可能還會呈現在孩子許多其他的生活層面上。
問題是,會受到好吃的、好玩的,或是訴求比較有吸引力的事物誘惑,本來就是人之常情,全然理性的行為不是那麼輕易說做就可以做到的。想要做比較理智的決定,事實上是需要一些輔助的,這也是理財規畫的重要性所在。透過事前的分析和思考,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和利弊得失,從而訂出執行的計畫,就能大幅減少非理性的消費和理財行為。
就像孩子在許多生活中需要父母親給予引導,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許多時候也需要專業的顧問引導,協助我們做對自己有利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