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庭長傅金圳於本月退休,返家照顧年邁母親。傅金圳苦讀出身,寫下僅有初中學歷當上庭長的一頁傳奇,為同事津津樂道。
傅金圳老家在新竹縣偏遠的關西鎮錦山馬武督,由於父親認為鄉下人在社會大染缸容易學壞,留在山裡面可以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加上父親當時罹患癌症,家裡需要幫忙,傅金圳初中畢業後,就沒有繼續升學。
當時,傅金圳除了要在二甲多的山田種植茶葉、水果、相思樹等作物,還要幫人挑木炭賺錢,清晨四時,就要開始工作,家裡才勉強維持溫飽,儘管辛苦,他並沒有放棄書本。
關西初中理化老師陳進安一再鼓勵傅金圳升學,並建議他參加檢定考,取得資格考書記官,傅金圳感概地說:「當時工作真的很勞累,我回家吃完飯倒頭就睡,晚上十二時起床開始讀書,一直讀到清晨四時出門工作。」
讓他下定決心要讀書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當時的工作夥伴一次可以挑一百五十、一百六十台斤的木炭,他最多只能挑一百台斤,根本比不過人家。
民國五十九年父親病危,讓傅金圳一度打消參加檢定考的念頭,是在母親催促、偷偷拿盤纏給他到台北考試,他才趕緊北上赴考,還好回家時趕上見父親最後一面。
檢定考通過後,傅金圳參加書記官考試上榜,六十年被派到新竹地院實習,後來分發到台北地院,當時書記官一個月才三千元的薪水,根本難以在台北生活,妻子羅月華與母親還要幫人洗衣服、打掃貼補家用。
傅金圳以辦公室為家持續苦讀,羅月華也相當支持,幫忙做一些協助案卷編目的文書工作,傅金圳終於在六十八年考上司法官訓練所第十八期。
九十一年間,他任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庭長,與法官陳健順、汪銘欽等,以民眾的權益為出發點,首創空屋拍賣,提高法拍的拍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