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如果你到荷蘭海灘玩,或許會看到這樣的一幕:一隻好幾公尺長的「動物」,背部有「鰭」,身下有「腳」,無需任何燃料,就能行走,這是荷蘭工程藝術家西奧‧詹森(Theo Jansen)利用塑膠管與塑膠瓶所製造的生命藝術品,不但能自行行走,還能躲避各種天敵。
畢業於物理系的詹森,後轉為學習繪畫。對於「海灘動物」,詹森最初的想法是建造一些能夠採集沙子、搭建沙丘的機器人,這樣當海平面上升時,這些機器人就可以拯救人類不被海水淹沒。半年後,他開始利用塑膠建造這些「動物」。「不過最後這事情變得超乎我這些年所有的想像。」詹森笑道。
詹森花了十六年創作出「海灘動物」,令人驚訝的是,它不用進食,利用風力可在海邊自由行走,神奇的是,遇到海水,它會轉頭,若遭遇大風,還會將自己釘牢在沙灘上不被吹走。「簡單動物」可能只長著四條腿,或者一排身體,靠螺旋槳轉動推動身體往前「走」,而「複雜動物」體型龐大,重達數噸,身體上方白色的風槳隨著風不停地擺動,驅動著下方無數支腳,小步前進,像蜈蚣一樣,有些在行走的同時,還發出可愛的「吱吱」聲,好像真的有生命一樣。而這些「動物」的「細胞」不過是一些簡單的黃色塑膠管,頂多就加上一個「腦袋」—一個塑膠瓶子。
學科學出身的詹森,頭腦中先行產生了很多關於生命思考的理論,如對稱性、繁殖、進化順序等,背後都有著一系列的機械原理,他設計了一個「基因算法」來計算這些「動物」組成的正確比例,「和普通車輪一樣,車輪的軸停留在同一水平線上,髖關節也停在同一水平線上。」
隨著設計的進行,他的想法發生了改變,突然發現,自己其實是在製造一種新的生命形態,這種形態和人類無關,但是在創造它們的過程中,可以給人類自身存在和生命的形態提出一些新的視野。
如今,詹森已完成了「海灘動物」構想中的最基本功能,如獨立行走,躲避天敵,著演化的進行,這些動物生存技巧愈來愈強,詹森說
:「我希望有一天這些動物可以在海灘上成群生活,過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