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老友鄭清茂教授自台來信,稱說近期已完成松尾芭蕉先生十七世紀所著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奧之細道》一書之迻譯,刻交聯經出版公司出版,囑我為其譯本配圖插畫。此等工作理當由專業朋友充任,然師兄寵愛,既已降旨,不敢有違。

對於繪事,自幼受故宮文物長期薰染,及長,復因三弟莊喆從事繪畫藝術,經其介紹解說,對西方繪藝的流風淵源略有所悉;再加上我個人對中國近代水墨漫畫大家豐子愷先生的偏愛,無師指點,有意無意間竟也抓起毛筆,以童子舞耍大刀的蠻勇大膽揮灑起來了。台灣純文學出版社當年為我出了一冊《莊因詩畫》(後經三民書局再版發行),算是偶留指爪。而今人在古稀之年,因緣得與師兄名具一書,留傳後世,正乃向素所願。於是便欣喜厚顏遵旨領命了。
清茂是我台大中文系同門師兄。上世紀一九六○年代,他在柏克萊加州大學執教的時候,我自澳(洲)遷美,任教於金山海灣南部的史丹福大學。當時尚未婚,人地生疏,客中寂寞難忍,便幾乎每個周末不請自至,開車去柏城會見一批台大舊識而刻在加大攻讀的朋友,當然也就常去鄭府騷擾了。未料清茂師兄與秋鴻大嫂非但全然不以為意,竟對我惻隱關愛,索性給了我這個不速之客一把家門鑰匙,著我進出自由。每次在鄭府歇腳,最感舒爽也最令人安逸著迷的時光,當屬在晚飯之後,一壺清茶,秋鴻大嫂打開唱機,播放日本當時名歌星青江美奈及五木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稍嫌沙澀的歌曲;而清茂師兄於斯時燃上一根香菸,開始徐徐講述日本文學史及史上知名人物的古今掌故及軼事來。
冬夜寒雨扣窗,秋鴻大嫂更會煮酒供清談助興。在煙霧繚繞,酒意漫升,歌聲撫耳的氣氛下,似乎都可聽見心潮滌盪,與太平洋上波濤洶湧拍叩的聲音了。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有「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之句,當時我的感受正復如此。家國兩忘,寂寞全消。
這都是四十餘年前壯年期的往事記憶了。
一九七○年代上半期,我完婚。在加大攻讀的那一批舊識友好,於學成後星散各奔西東,清茂師兄終也轉往東岸教學。那時他每自麻州返台,來去都道經金山,且多在酒蟹居小事盤桓數日。晚飯後,入夜人靜,燈下清茶一壺一似當年,師兄雖已戒菸,然則清雅依舊,談說亦依舊。所不同於當年柏城之時者,是他髮已轉白,且隨流光漸然脫落。歲月悠悠,看來卻益發清潤、雍泰、安和了。
一九九六年,花甲之期的師兄自麻州大學提前退休,接聘花蓮東華大學,攜妻返台定居。七年後,他正式告老,離杏壇而棲隱桃園。畢生清淡雅和的他,此時意定神閒,和枯淡而安寂寞,在家讀書養生,晚境愈發予人清而茂之感。遊樂沉浸於滿室私藏中、日文書庫中,俳諧風雅,怡然自得。時推日累,終於完成了《奧之細道》一書的迻譯。
松尾芭蕉氏此書,為奧羽北路行腳記遊。俳文精簡古雅。此書之一般中譯,若非有蘊深厚豐的日文基礎、浸煉的中國舊學給養,以及個人的清品茂才及淡雅有約的生活風格,恐怕是難於掌控得恰如其分的。《奧之細道》一書,雖早有鄭民欽等人譯本,但皆不及師兄今譯之完備詳實。清茂師兄之譯本,最可貴者是他掰開揉碎,再為重新組合之大手筆,沒有十分的功力絕難臻成。他的譯本,我願擇要引說推介如下:
1.譯注、評釋、及專著參考文獻,多達九種以上。
2.主要參考文獻,凡屬作者松尾芭蕉本人之作品以及相關之研究,多達十三種。
3.鄭清茂譯本中注譯部分所引用之和歌、漢詩、故實之類,為數浩繁。但譯者均在相關注解中一一明示出處。
4.師兄譯本所具文本,以尾形仂氏之《奧之細道評釋》一書為本。蓋尾形仂氏之評釋本,於口譯、語譯、及解說諸方面,最稱詳盡。
5.書中附有芭蕉先生年表及其奧之細道旅程全圖。
有前述如此完備條件充任譯者,師兄自是前無古人,無所多讓了。對喜好日本文學的人士來說,實在是他們的大福善緣。而譯者掌握文字的功力段數,譯筆的清、雅、淡、和,我相信讀者於讀後必會言說我之所言非子虛。
師兄清茂的文筆,別的不說,僅就他在大學就讀期間(一九五二│一九五九)所譯日本紅極一時的女小說家原田康子的成名作《輓歌》(一九五八)來看,我們就會有長足的印象。他的譯筆,清而茂,正為他的名字作了最親切真實的說明。我那時也在台大就讀,於《輓歌》在當時台灣第一大報《聯合報》副刊連載期間,幾乎風雨無阻每晚在總圖書館大閱覽室中自習時,都會抽空下樓,在閱報室站著跟別人搶看細讀。中毒之深,可以說是「飲鴆止渴」了。
原田康子所代表的上世紀五○年代日本現代文學介於純文學與普羅文學之間的所謂「中間文學」,筆力清新,文體美麗精練,而清茂師兄的譯筆恰如其分的傳出了這等神韻。師兄留學遊學國外的半世紀後重返家園,歲月、經驗與感受加在他老年的身上,回歸到古典文學的樂園,完全把他個人精神領域的探討自新回溯到舊,使其譯筆有常新而典雅的「中間」趣味,這是我要特別強調也要向讀者說明推薦的。
清茂、秋鴻兄嫂是我的長年摯友。他們情篤深而意縈瑩,相愛相投而不寵溺。如今大隱於桃園,我似乎在隔海之此岸,都可以清楚遙見兩人牽手、默然無語、並肩徜徉在「英英白雲,露彼菅茅」的晚晴秋野。不,那簡直就是漫步在奧之細道上的一雙人間仙侶。《奧之細道》聯經出版
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