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他們在島嶼寫作」這六部電影的靈感,源於一場大火。
二○○八年,雲門舞集練舞場發生火災。從服裝到音樂資料毀於一旦。和碩聯合董事長童子賢看到新聞,感慨不已;念五專時擔任校刊主編的他,心中燃起「保存台灣文學」的想法。某次他和剛離開誠品的廖美立聚會時,提起「拍台灣作家電影」的夢想,廖美立想了幾個月,點頭答應。
廖美立曾擔任誠品執行副總,先生陳傳興則在法國念電影、拍攝多部紀錄片。夫妻倆各自在影像和出版界的專業,讓她吃下定心丸,「就來試試吧」。這對拍檔於是成立「目宿媒體」,創業作便是堪稱台灣史上最大手筆的作家電影。
「我們是用紀錄片的預算,做電影的表現!」擔任製片的廖美立透露,六部片拍片加宣傳費用約兩千萬,由童子賢出資。原本只打算在電視播放,看完毛片後她驚喜不已,認為「有電影規格」,決定要上院線、接受「讓觀眾願意買票進場」的挑戰。
廖美立認為,「進入商業機制才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他們在島嶼寫作」台灣公映後,她七月底還要到香港、大陸宣傳,年底推出DVD。
對於廖美立這一代人來說,文學有著充滿魅力的輝煌過往。在沒有網路、八卦新聞也不會搶占版面的那個年代,「許多人的整個假期,就只是等待一首詩或者一篇小說。」
在出版界近二十年,廖美立認清「不同世代接受訊息的方式也不同」。如何讓年輕人像上一代人一樣感受文學的力量?這一次,廖美立嘗試用影像說故事。她笑著說,一個月全院滿座是兩萬一千個位置,「文學愛好者快來塞爆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