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蘆竹訊】「當年我只花三天就學會吹嗩吶,我要吹到吹不動為止。」張順良十七歲時看著父親吹嗩吶,轉眼間,父親送他的嗩吶已跟著他超過一甲子,為了延續這項快消失的技藝,只要有人想學,張順良來者不拒,「不能讓傳統文化就此中斷。」
「吹嗩吶得先學會換氣。」張順良強調,很多人因為學不會換氣技巧,半途而廢很可惜,所以他會要求入門者,練習先以吸管在裝滿水的碗裡吐氣,練習嘴巴吐氣和鼻子吸氣同時進行。
高齡七十七歲、不菸不酒的張順良,即使連續吹三十分鐘嗩吶也臉不紅氣不喘,肺活量比起年輕人毫不遜色。
張順良不用看譜就能吹一百多首歌,從〈望春風〉、〈丟丟銅仔〉到〈王昭君〉都難不倒他,他經常跟著山鼻社區的南興社、錦興社北管八音團,到廟會迎神場合表演,鄰居說:「八音團沒有他(張順良)的話,陣頭就出不成。」
為了延續這項技藝,張順良每周都會到外社國小教學兩小時,小朋友沒見過嗩吶,愈學愈有趣,十幾年下來,曾受教於張順良的嗩吶弟子,大概有三百人。
父親當時送給張順良的嗩吶,從日據時代傳承下來,已有百年歷史,被他視為傳家寶,不過張順良沒有一定要傳給兒孫,「只要有心想學嗩吶,能延續傳統,割愛給徒弟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