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醫療孔急 署醫應轉型

林紫韻(台中市/醫師) |2011.04.05
902觀看次
字級

署立醫院爆發弊案,衛生署啟動改革,但報載弊案原因之一是在民意監督下,署醫面臨自負盈虧壓力,被要求比照私立醫院經營模式,採購新儀器吸引病患,為避免公家冗長採購流程,與廠商合作租借、拆賬,若禁不起誘惑,白色巨塔就會染黑。

在醫療匱乏年代,署醫曾是照顧貧病的「大病院」,個人認為,衛生署既然要改革,救贖之道應是召喚光榮傳統,找回公醫本色,以台灣人口老化的嚴重,並衡諸署醫的規模與能力,老人醫療與長期照護應是署醫值得投入的領域。

老人就醫常需跨科整合,醫療人員必須耐心親切,就醫環境不能複雜冰冷,而這些是步調急促、宛如迷宮的醫學中心難以提供的;部分署醫可轉型成老人醫院,提供連續性、一次到位的醫療服務,不必奔波在各院、各科之間,以造福銀髮族。

老年人口目前約占百分之十,卻用掉健保三分之一資源,由於老人康復能力較弱,住院後即使主要疾病處理完畢,也常需要較多時日調養;此外,老人住院對家屬來說,或可得到喘息,因此照護性質的住院也不少見。類似這樣的需求,若由醫學中心提供所費不貲,可由署醫接手,減少健保支出。

長期照護是衛生署未來的重要戰場,署醫就是最好的子弟兵,而且從服務體系的建制、長照機構的督導、照護人員的訓練,到照護需求的評估,可謂千頭萬緒,而署醫正可擔任火車頭,扮演先導角色。

林紫韻(台中市/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