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瀾宮與進香

文/派翠西亞 |2011.04.02
1090觀看次
字級

「進香」是台灣民間常見的宗教活動,所謂「進香」,或可類比於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的「朝聖」,是乞求香火以分享神恩靈力的意思,亦即信徒迎請神明前往外地廟宇參拜,是神與神、人與人之間的聯誼活動。

進香規模大甲掄元

這種宗教活動基本上是信徒自發性的行為,其動機大多是為了還願、贖罪或祈求平安,而藉由進香長途跋涉、勞累身心以答謝神恩、祈福消災或洗滌罪業。

大甲鎮瀾宮原本是大甲、大安、外埔和后里地區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日治之前,大甲鎮瀾宮主要是前往福建湄洲嶼朝天閣謁祖進香,甲午戰爭之後,轉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一九八八年起則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目前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進香活動。

裝飾出自名家手筆

大甲鎮瀾宮的廟宇建築巍峨壯觀,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美輪美奐,是中部熱門觀光勝地。但大家都知道,鎮瀾宮最後一次重建是在一九八○年時因神殿樑柱腐朽而拆除改建,前後歷時八年才完成,於一九八八年慶成祈安清醮。

修建後的鎮瀾宮,建築從大木構造到裝飾都相當繁複華麗,處處都能看到匠師傑出的施工技巧;雕刻、剪黏及彩繪也都是經典之作。尤其是這些修建的匠師中,不乏其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大木作薪傳獎得主王錦木、木雕薪傳獎得主施鎮洋、彩繪薪傳獎得主潘麗水及李漢卿、教育部民族工藝講得主游禮海,其他的名家還有負責剪黏的李世逸以及石雕作者聶祥生。

幾度翻修已非古蹟

有趣的是,鎮瀾宮建廟至今已有二百七十七年的歷史,但卻不是古蹟,原因是因為年代更替,鎮瀾宮經過數度整修,最近、也最完整的整修在一九八○年開始的拆除重建,但因其時中國雕刻石材禁運,所以鎮瀾宮採用本土濁水溪所產的石塊進行雕刻,如今許多原始建材、建物已不存在。

不過,三川殿裡的兩尊小石獅子,可是如假包換最初建廟時便雕造完成,換句話說,它們是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古蹟」,公獅子石基上還刻有「乾隆癸丑年菊月」,換算年代應該是清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三,所以這對石獅已有二百一十五歲了。

公獅開口母獅閉口

從獅子的造型,也看出以往常民社會「重男輕女」的現象──公獅子張大嘴、母獅子則是雙唇緊閉。也許這樣的說法不太符合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型態,但「歷史可以知興替」,社會的變遷與更迭,卻可以從常民的信仰裡看出端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