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成為地球一員的時間,雖然比大多數物種都來得短,但對地球及其他物種的傷害,卻是既深且烈,因為自認為是「萬物之靈」,人類曾經悉以經濟發展和生活方便性為要,而不顧生態環境和其他生命型態的安危。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科技的進展,物質文明迅速躍升;加上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相互激盪的結果,促成了西方社會的現代化,也塑出主宰人類命運的西方世界觀。分析其內涵,主要有以下四端:
1. 認為人類與受其統轄的其他生物,有顯著的不同。
2. 因人類優於其他生物,而為萬物之主宰;因而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有權選擇自己的目標和達成此目標的必要手段。
3. 人類生存的世界浩瀚無垠,為人類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機會。
4. 人類歷史是文明的進化史,所以文明的進展是不會停止的。
兩百多年來,這種世界觀已成為西方社會和朝向西方轉變的其他社會的共同信仰。基於這種的信仰,一切決策,都隱含著共同的特質:
1. 為達到生活富裕的目的,經濟發展是必要的手段;經濟發展便成為一切決策的支配性目標。凡與其衝突的目標都須排除,以保持其優先性。
2. 社會之由貧而富,是由於科技進步,支配自然,提高生產,累積財富。因此科技要繼續提升水準,應給與科學家更多的尊敬。
3. 利用科技作用於大自然以發達產業,增加產能,累積財富時,無可避免的會導致物理性和社會性風險。
4.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進步,乃是因為有一套按照個人貢獻大小,包括知識、技術、創意、勤奮等的貢獻,給與獎賞。這一套制度運作良好,社會必然富裕;反之若採取齊頭式平等主義,生產力、競爭力都將下降,社會自然要貧窮落後。
5. 管制經濟活動的最佳機制是供需市場,所以稅負要減輕,管制要減少。只要市場運作良好,即可使個人財富極大化。既然市場運作良好,就不需把注意力放在未來世代的關切上。
這整個由西方世界觀衍生出來的思想,形成了今日具有支配性的、優勢的社會典範。其力量之強大,擴張之迅速,影響之深遠,古往今來,任何主義,任何思潮難與其匹,而崇尚富裕,追求成長,累積財富,也就成了一切決策的上層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