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東京電力公司二十六日開始為福島第一核電廠一、二號反應爐注入淡水,換掉原先為了加速反應爐降溫而灌進去的海水,以免海水在反應爐心上結晶,以後運轉時有礙冷卻水流。
同時,東電在核電廠數百公尺外海測出放射性碘131濃度超標一千兩百五十點八倍。法新社報導,這次測出的碘含量比數日前在同地(外海三百三十公尺)所測高很多。二十二日讀數是超標一百二十六倍,二十四日是一百四十五倍。
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發言人西山英彥在電視記者會表示,東電檢出的濃度「相對是高的」,但對海洋生物和海鮮的衝擊甚微。西山英彥表示,「這個數字意指,如果喝下五百CC這個碘含量的水,會達到一個人一年忍受量的上限。這含量相對而言是高的」。至於對海洋生物的可能衝擊,他表示:「一般而言,釋入海中的輻射物質會由潮汐而散播,因此要釋出很多,海草和海中生物才會吸收到。又由於放射性碘的半衰期是八天,等到人吃到海產時,其含量可能已經又大幅減少」。
不過,當局一邊安定人心,一邊對核災卻不敢掉以輕心,二十六日鼓勵核電廠方圓二十至三十公里居民自願撤離。核災爆發以來的政策,一直是方圓二十公里以內居民必須疏散,以外則盡量少外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