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妙勇大樹報導】烏瑪芙巴剌拉芾與丹耐夫正若要把原住民最優美、最宏亮的歌聲傳播到世界各地傳唱,讓更多人聆聽到原住民風格的佛曲。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國樂科,主修聲樂的烏瑪芙巴剌拉芾,選擇以布農族語創作佛曲,最大的心願是期盼透過音樂讓世界各地入圍者認識及聆聽到原住民風格的歌曲。
另一位原住民創作歌手丹耐夫正若,畢業於世界新專制圖資科,曾於中國文化大學數位音樂創作編曲班、公共電視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班等結業。現擔任公視新聞部原住民組組長。
活躍創作原住民音樂及極力的推動文化的他,曾參與原住民創作歌曲比賽,以一首歌《殘年》獲得首獎。
首次創作佛教音樂,選擇《惜》以排灣族語言搭配上原住民風格的曲風譜曲,希望世界各地入圍者能聆聽到不一樣的佛曲。
被媒體譽為「台灣原住民民謠之父」的他,嗓音渾然天成、琴藝無可挑剔,於去年發表《匆匆》專輯,在今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太平洋的風》及最佳作詞人獎。
參與此創作佛教音樂,他感到難得的因緣是以原住民語譜寫佛教音樂,願這一首《胸襟》,唱出原住民最優美的音聲。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