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輻食品敢吃? 官員閉口

張雅雯 |2011.03.22
947觀看次
字級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日本發生嚴重核災,衛生署依照原能會訂定的輻射限量標準,逐批查驗日本進口食品並公布結果,不過立委質問,低劑量輻射的食品即使符合標準,到底可不可以食用?衛生署官員竟語塞,立委呼籲衛生署講清楚,而不是只公布數據,將把關責任丟給民眾自己做選擇。

原能會輻射限量標準,食品中碘一三一含量每公斤限值為三百貝克,銫一三四與銫一三七之總和含量每公斤限值為三百七十貝克;乳品及嬰兒食品中碘一三一含量每公斤限值為五十五貝克。

目前衛生署僅在二十日公布檢出一件日本進口的蠶豆外殼,其中碘一三一的檢出量為每公斤十一貝克、銫一三七為每公斤一貝克,均未超過標準,由於廠商放棄進口,不會流入市面。

立委陳瑩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表示,台灣民眾對於遭輻射汙染的食品,心理一定感覺毛毛的,她質疑衛生署難道不需另外訂出更嚴格標準?僅告知有低劑量輻射、但符合標準,她逼問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若家中有這樣的產品,會吃嗎?康照洲猶豫不語。

立委黃淑英也批評,若衛生署檢測食品中的輻射量遠低於限量標準,還不敢說這是安全的,人民當然會有疑慮、感覺混亂,除非衛生署採取零檢出。

康照洲坦言,食品中有輻射的確是非自然存在,低劑量的輻射汙染,經過清洗還是可以食用,據實以告所有檢測數值,是基於讓民眾知道所有訊息,至於是否願意販售與食用,則是個人的選擇。

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目前原能會對輻射量的監測,台灣依然是安全的綠燈,民眾不需要過度憂慮,立委賴士葆則要求兩周內針對輻射安全,製作電視廣告做衛教說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