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並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如果突然感覺心臟怦怦跳動,撞擊著自己的心口,那就是「心悸」。很多人都有心悸的經驗,尤其是女性,這種現象的發生不是因為特定原因才會引起,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能持續或間歇性發作地感覺自己的心在跳動。
會發生心悸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其中最常見也最輕微的就是緊張和焦慮等情緒上的變化。這些因心理導致的生理變化有時是不自覺的,當我們在問診時,一開始患者會否認有心理上的壓力或挫折,但如果進一步耐心詢問,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正面臨一些壓力問題,像是女性更年期、夫妻或情侶間爭執、工作或學業上有壓力等等。
至於和心臟疾病有關的心悸,一般都是心律不整所引發。至於其他較少見的,包括心臟本身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新陳代謝方面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髓質瘤或低血糖。另外,像是貧血、發燒都可能引發心悸。最後一種引起心悸的原因就是藥物,例如感冒糖漿、滴鼻藥,和支氣管擴張劑等。
心悸發生時不需要特別擔心,患者可以先做脈搏的自我測量,如果一分鐘跳一五○下以內,就屬於安全範圍;如果超過一五○下,請盡快到醫院做檢查。
心悸的發生除了心律不整之外,也可能是「二尖瓣脫垂」。根據統計,這種病常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特別是身材瘦長型的,發生率則約在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為什麼「二尖瓣脫垂」會引發心悸呢?一般解釋是患者的二尖瓣結構稍長,對心臟形成刺激,使心跳加快,臨床表現大都相當輕微,對正常生活也沒有影響,所以患者不需要太擔憂。
現代人常見的「恐慌症」也是引發心悸的重要原因,這種心悸一般人稱為「自律神經失調」,年齡層分布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有,但以年約三十歲左右的女性患者偏多。這類型「心悸」患者在緊張、焦慮,或情緒不穩定時症狀比較明顯,除了心跳加速之外,也會有喘不過氣、頭暈或胸悶、胸痛,甚至會有「空氣不夠」或窒息感,如果持續深呼吸,便會誘發「換氣過度症候群」。
「換氣過度症候群」是心悸患者中較嚴重和多樣化的症狀,患者多以年輕女性為主。「換氣過度症候群」的表現都很典型,診斷上並不困難。
先從心臟說起,患者會有心悸、心跳快或胸痛;腸胃方面,可能有噁心、腹痛的症狀;神經系統方面,有緊張、焦慮、頭暈、頭痛、冒冷汗、虛弱、注意力不集中、視力模糊、盜汗,和喉頭有異物感等症狀;手部則呈現典型的抽搐症狀和麻痺感。很多患者一開始覺得喉嚨好像有東西哽著,以為是罹患咽喉或腸胃有關的疾病,做了很多檢查都查不出原因,後來才得知是情緒緊張所引起。
換氣過度症候群的發生,是因自主神經的平衡狀態失調,使得交感神經過度敏感而引起。當交感神經因心理刺激而處於亢奮的狀態,就會過度呼吸使血中二氧化碳濃度急遽下降,形成「呼吸性鹼中毒」,而「心悸」也是這種病的表現之一。
一般心悸並不需要治療,而「神經衰弱」或是「心臟病變」所引起的心悸,就需要從詳細的發病史及身體檢查來判斷,對症下藥。
還有一種「心悸」在臨床上時常被誤診,那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所引發的心悸。這一類型患者的心跳比正常人快,一分鐘約九十至一百下。通常透過病患外觀或觸診,幾乎都看得出來有甲狀腺腫大的狀況,透過抽血檢查,會發現確實有甲狀腺素偏高的現象。
其實「心悸」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症狀,患者若發現自己有此類症狀時,不必緊張,只要尋求醫師專業的診斷與治療,大部分的症狀都能得到改善與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