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建立僧團時,提出「四姓出家,同為釋氏」的平等觀,上至王子、下及奴隸,都可以加入。然而,僧團中難免有中途變志的人,提婆達多便是著名的例子。

提婆達多是佛陀堂弟、阿難的哥哥,但他野心勃勃,認為佛陀只因身分尊貴且有神通,才得到世人尊崇;自己也是釋迦族王子,只要學會神通,定能取代佛陀。雖然佛陀曾委婉建議提婆達多還俗,不要在僧團中惹事生非,他非但不接受勸告,反而妄想謀害佛陀,奪取僧團!
為達目的,他以神通誘惑頻婆娑羅王的太子阿闍世,皈依成為他的弟子,並為他建了華麗的僧院,每天送上豐厚供養。很快的,提婆達多門下也聚集了五百弟子,包括一些潛逃的佛弟子。
提婆達多幾次派人謀害佛陀,都告失敗;加上頻婆娑羅王堅決護持佛陀,使他相信「要打倒佛陀,必須先打倒國王」。於是提婆達多煽動太子篡奪王位,再趁佛陀弘法托缽時,放出狂象,要令佛陀亡身於狂象蹄下!
在千鈞一髮之際,佛陀慈悲的威德馴服了狂象,牠當場落淚跪下,聆聽佛陀為牠授說三皈,一場陰謀頃刻瓦解。
佛陀趺坐於畫面正中,種種危機從四周展開:佛陀面前,是兩名手持利刃、表情猙獰的歹徒,各執長帛一端,想圍纏佛陀,卻無從下手,稍遠處是揚鼻長嘯的狂象
;在佛陀背後,則是眼神詭譎的提婆達多,儼然是幕後主使者。
面對眼前的危機,佛陀神色自若地伸出左手,似仍在說法,提婆達多的卑劣詭計,反而更襯托出佛陀的崇高威德,此情此景,充分顯示出「佛法所在,必為第一」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