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輻射曝露,誰能治療?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儘管目前大醫院都有核子醫學部,但專業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診斷病情,而非治療核曝露的病人。長期以來專業由軍方發展,昨天軍方已大規模訓練醫師群。
國立陽明大學核子醫學科系教授劉仁賢表示,核子醫學專攻輻射汙染去汙、放射性同位素癌細胞的治療與判讀核子醫學影像等。若要大規模去除輻射汙染,可能還是由軍方來作比較適合。
衛生局長林奇宏說,因為超過一百毫西弗的地點多為核戰地點,加上已成為放射源的曝露者護送需要鉛衣裝備等,長期以來核生化專業都由軍方發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這次則被列為第四級責任醫院,已開始盤點資源,隨時準備上線救災。
林奇宏說,核災發生機率很低,因此之前大家對於相關維護工作及訓練不是很完善。這次日本核災後,會考慮修改核災的SOP。
劉仁賢表示,輻射危害可分為輻射曝露與輻射汙染。前者為輻射線穿透身體,就像平常照X光一樣,曝露者體內不會留下輻射量。但若短期間高劑量的輻射曝露,則會產生「急性輻射症狀」,不過「只有爐邊工作人員才會面臨如此高的劑量」。
輻射汙染如俗稱的輻射塵,體外汙染可用清水或除汙藥劑清除。劉仁賢說,大規模去除輻射汙染,還是要交給軍方來作比較適合。軍方曾於金山演習時,開出大台水車,噴灑除汙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