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右)贈《中國佛教通史》,給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人間社記者鄧淑明大樹報導】《中國佛教通史》展示會後,南京訪問團一行人於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舉行「佛法智慧與智慧人生」講座,吸引樹德科技大學董事長嚴超等逾千人,聆聽星雲大師及賴永海、徐小躍等教授精闢對談。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認為,「佛法智慧與智慧人生」要從「思維」著手,「思維」改變人生也跟著改變。他表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覺悟宇宙一切萬法皆由「緣起」而來。緣就是「條件」,世間萬事萬物是因緣和合而來,例如人就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條件具備則產生,條件消逝則死亡。
賴永海進一步說明,佛教在中國,融合外來文化及本土文化,這是佛教在中國經久不衰的原因。「中國哲學的主幹就是佛學,佛學遠超過理學及老莊思想。」他認為中國哲學就是儒學的「心性」,也就是禪宗心法「即心即佛,心即是佛。」以新的思維、多元的角度來想,就能夠擁有健康人生、智慧人生。
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徐小耀呼應賴永海談「空」,並進一步以《心經》來闡釋「空」。他說:「佛陀的本懷,是教人離苦得樂」,佛陀所教的「空」是促進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方式。佛教的宇宙觀及價值觀著重在感恩、報恩的精神。
星雲大師總結提出「空即是有」、「四大皆有」的觀念,此說更讓人明白「四大皆空」的涵意。大師表示,若人人懂得四大皆空,世間必定幸福、和平、安樂。
大師說,過去有謂「南有賴永海,北有方立天」,現在要加上「中有徐小躍」;稱揚賴教授主編的《中國佛教通史》為「和平叢書」,把南傳與北傳、漢藏與藏傳、大乘與小乘、禪宗與淨宗、儒釋道三教融和起來,讓佛教重新對社會作出貢獻、讓人類更明白因果、增加社會道德、讓世間更美好,是為本套書之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