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審計部日前完成九十四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發現各機關辦理補助業務浮濫,成效不彰,虛擲的公帑不減反增,動輒上億元;審計部已特別對公部門「節流不力」提出改善建議。
「政府的預算都花到那裡去了?」這是許多納稅人的疑問,審計部完成的報告,可看出一些端倪。報告顯示,去年度行政院各部門、各機關共辦理一億七千多萬次補助、捐助或獎助金核給業務,支出金額高達四千八百五十七億元,其中有一成以上未訂有補助條件標準或未嚴加管考補助成效;若以一成計算,浮濫核給金額達四百八十餘億元。
文建會、農委會、交通部觀光局去年支出二億多元補助各縣市辦理節慶活動,但這些補助皆未衡量成果,或活動未達預期成效,已流於制式的「文化大拜拜」。
行政院力推的人力精簡,成果也不彰,歷年來用人經費占歲出比重不減反增,各機關超額雇用技工、工友人數多達四千四百多人,至今仍無有效對策。
各級政府機關學校辦理各類會議、講習訓練,也未依循撙節經費原則,舉辦場地不以公家為優先,逕赴風景名勝或渡假飯店,合計經費多達十八億餘元。
中央各機關印製今年月曆、農民曆、記事本、春聯、賀年卡等,高達七百十三萬餘份,耗費二億多元,結果自用比例偏高,看不出對宣導機關業務有何助益。
中央預算除行政庶務未達開源節流目標,重點計畫「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執行成效也不如預期;這項計畫已動支八千五百多億元,核定補助各地方政府興建二十一座客家文化、文物館,三十六座原住民文物館,以及地方文化館。
按進度,目前應有十四座客家文化、文物館落成啟用,但實際上,目前僅台北縣、苗栗縣三義鄉、彰化縣、花蓮縣鳳林鎮等四座開館運作;且三義鄉、鳳林鎮兩處,平均每天參訪人數各一點一人次、十四點一人次,參訪率偏低。
三十六座原住民文物館有二十八座已完工、二座興建中、六座取消;但完工的二十八座,實際僅十四座開館,開館率僅五成,營運效益也有待提升。
審核報告綜合上述認為,行政改革措施尚未落實推動,虛擲公帑情事仍多,要求檢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