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七十三歲的嘉義市蘭潭國中退休教師陳喜彥,是攀登玉山達人,從二十八歲首次登頂到六十三歲最後一次攀登,三十五年共登頂一百九十六次,贏得「山虎」稱號,退休七年來,每天清晨站校門口當交通義工,拗不過友人鼓勵,決定六月重出江湖,帶隊登玉山。
「青山不老,我也不老!」陳喜彥因住玉山腳下的嘉義,地利之便,教體育又是救國團義工,二十八歲首次挑戰攀登玉山,當年憑年輕人體能與「憨膽」,毫無經驗裝備,找布農族山胞嚮導順利登頂,開闊壯麗的玉山觸動了他,自此迷上玉山,經常攀登兼嚮導。
過去玉山主峰頂有黨國大老于佑任銅像,是他和布農原住民分兩次將銅像背上玉山主峰頂豎立,後來看到銅像破壞很感傷。陳喜彥說,當年上玉山很不容易,要先從嘉市坐八小時小火車上阿里山住民房,隔天凌晨再搭小火車到東埔運柴站,然後步行約四十五分到塔塔加鞍部,再走五小時小風口、大風口碎石坡路,沿坡度極陡登山小道,翻越崇山峻嶺抵排雲山莊過夜,隔天約一個半小時腳程登最高峰,整趟下來需花上四天三夜。當年路況極差,棧道破爛,他險在碎石坡遇難。
一九六五年救國團開辦玉山登山隊,陳喜彥每年寒暑假帶隊登頂,令他印象極深的是,有一年冬天夜宿排雲山莊,晚間獲悉八名年輕山友從八通關抵玉山,被困大風口,他帶三名山友抵山難地點,花三小時將遇難者抬到山莊,及時從鬼門關搶救出來,他說:「現在公路順通,從嘉市開車上山只須三小時,又有空軍海鷗直升機救護。」
「爬過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對高山症免疫 !」登山鍛練勇健體能,雖是七旬老人,陳喜彥無「三高」病徵,也很少生病,為六月重登玉山,現在每天健行近一小時,還做體檢,「登山不能逞強」他說,登玉山才知人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