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組合 廢輪胎重生

 |2011.03.04
1880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竹訊】台灣每年約有十二萬五千噸廢輪胎,多數以破碎、磨粉及熱裂解處理;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談明軒,利用廢輪胎,適當切割後,做成模組,可當建築或地景充填物,既環保,又易拆卸。

交大建築所成立十年,以「觀點與透視」為題,在交大藝文空間辦建築展,十個展區中,特別畫出「垃圾工程學」專區,學生嘗試將廢棄物轉化再利用。

談明軒認為,現代環保議題根本無法阻擋社會不斷創造需求帶來的浪費,環保建築不過是幌子,唯一可能對環保有意義的,是從個人做起。

他說,台灣廢輪胎每年約十二萬五千噸,處理方式包括破碎、磨粉及熱裂解,沒有回收獎勵金;交通部去年五月統計,台灣地區機動車輛登記總二千一百多輛,機車有一千四百多輛,廢輪胎相對高。

他調查學校附近機車行發現,每天有二至三個廢輪胎,他以普通重型機車輪胎做設計;他說,輪胎除鋼絲圈外,可用美工刀切割,任何人可獨力完成,輪胎切成雙口與四口兩種形式,組裝為A、B兩種單元,成為一個模組,連接處以局部輪胎作卡榫,結構穩固,很好拆卸。

策展人建築所助理教授侯君昊說,一般建築工地或公共建築,通常以建築廢料、砂土登填充物,學生設計的模組,可取代這些填充物,不管是建築基地、牆面、屋簷或地景,方便取得,又容易處理。

同組也有學生製作陶製「蜂巢磚」,結構穩固、質輕,已有業界注意。

交大建築展布展,全以紙管、瓦楞紙板等紙建材作為平台與主視覺構成元素,「涵括樂活、綠建築、廢棄物再利用等當代最重視的建築議題」侯君昊表示,還有透過數位建築技術設計的作品,展期到二十二日。

詳情可上網站:http://acc.nctu.edu.tw/gallery/1103_arch查詢,話電洽:(○三)五一三一二三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