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利比亞情勢動盪,影響境內石油生產,利比亞領袖格達費還能撐多久,難以預料,利比亞石油供應恢復正常的期待,恐怕短期內無法實現。
利比亞原本每天生產一百六十萬桶原油,示威抗議潮湧現後,外國石油公司基於安全撤出工作人員,嚴重衝擊利比亞石油生產。由於資訊管道不暢通,各界對減產幅度的估計莫衷一是,從每天少八十五萬桶到一百二十萬桶都有。
石油公司撤出人員後,有些利比亞油田宛如公共財,武裝的民眾搶走汽車、幫浦、發電機等設備,甚至連大型吊車也有人想搶,只有一個「亂」字能形容。
即使利比亞還有部分石油產能仍運作正常,石油也運不出去。因為人手不足、天候欠佳和供應有問題,利比亞石油輸出港口已經關閉。基於安全,油輪撤到離岸一百六十公里外,等待情勢明朗。
利比亞石油多達百分之八十五供應歐洲,最大買主是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
天然氣方面,從利比亞通到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地中海海底管線已經停擺一星期,擁有這條五百二十公里管線的Eni SpA尚未表示何時恢復運運作。
利比亞現在形同陷入內戰,外界擔心利比亞分裂,石油生產區由不同武裝團體控制。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是,不管是格達費還是反叛勢力勝出,都希望石油生產趕快恢復常態。格達費擁有石油收入,可繼續付薪水給正規軍和傭兵打仗;反叛陣營不希望惹火依賴利比亞石油的外國政府,也期望以賣油的資金和格達費對抗。
北海布倫特四月交割原油期貨勁揚一點二八美元,報每桶一百一十三點四二美元;紐約交易較活絡的四月交割輕甜原油期貨大漲一點六六美元,報每桶九十九點五四美元。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二月二十四日一度攀抵每桶一百零三點四一美元,為二○○八年九月以來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