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造成永久性失明的最主要原因,由於多數患者不會感到不適,警覺性較低,當覺得視力減退時,往往視神經已明顯受損、甚至萎縮。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青光眼列入二○二○年全球防盲計畫的主要對象之一。
什麼是青光眼?即眼壓超過視神經可承受的極限,或是供應視神經養分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視神經受損,產生相關的視野喪失。簡單說,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疾病。眼壓是導致青光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每個人的視神經對眼壓的耐受能力不同,有的人雖然眼壓高卻沒有青光眼(即「高眼壓症」),有的人雖然眼壓正常卻患有青光眼(即「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大部分青光眼原因不明,屬「原發性」。眼壓高雖是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但不一定會得青光眼。中老年人、患有高度近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有家族史等,都是罹患青光眼的重要危險因子。
由於眼壓測量原理及各種機器間之差別,導致測量的結果有差距。研究顯示,影響眼壓數值的一大因素是角膜厚度。角膜較厚的人,眼壓會被高估,誤以為青光眼。反之,角膜厚度較薄的人,眼壓會被低估,被診斷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近年來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日益增加,術後由於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弧度以及角膜韌性同時改變,對於術後眼壓測量的正確性,更成為眼科醫師的重要課題。目前使用的角膜韌度分析儀,有自動的調整系統,可重複測量眼內壓力,提供更精確的測量結果。
除了眼壓測量外,視野檢查是評估青光眼的重要依據,可追蹤病情變化。經全球眼科界推薦的Humphrey視野計,可篩檢出中央半徑三十度範圍內的視野異常。
青光眼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回復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付青光眼的主要策略。由於大部分的青光眼無症狀,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是發現青光眼的重要方法,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應每年至少作一次篩檢,有前述危險因子者更應每半年至少作一次篩檢。
(本文摘自《亞東院訊》、作者為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醫師 張珮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