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菠蘿、蔥花、炸彈麵包,台式麵包百百款,總有一、兩種是自己心目中的「必敗(Buy)品」;烘焙業者認為,台式麵包賣的是兒時的記憶,是另一種「媽媽的味道」。
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三百多名會員,農曆年前選出十款經典台式麵包,前四名為菠蘿、蔥花、紅豆、奶酥(見圖/中央社)。
北市糕餅公會理事長張國榮表示,台式麵包源自日本「西洋果子」技術,然而經過幾十年發展,烘焙師父融合漢式大餅技術及本土食材,至今已自成流派,並逐漸攻佔大陸、東南亞及美國市場。
以最有人氣的菠蘿、蔥花麵包為例,台式菠蘿麵包源於日本「美濃麵包」,但美濃麵包的外皮不夠酥,口感較硬,「外酥內軟的菠蘿,是道地的台式風味」,香港雖也有「菠蘿油」麵包,不過,味道就是跟台式的不同
;蔥花麵包更是獨步全球的台味,品質絕佳的三星蔥,造就蔥花麵包歷久不衰的地位。
還有俗稱「石頭麵包」的雞蛋牛奶麵包,台灣師傅利用其口感較硬、易塑特性,化身為各式各樣小動物形狀,甚至塑成壽桃,成了神明的供品。
現年二十九歲的麵包師傅翁信基十六歲就當學徒,他認為台式麵包經典口味歷久不衰,「賣的是兒時記憶及媽媽的味道」。
張國榮說,「便宜又好吃」也是一般人對台式麵包的印象,如何透過改善店面擺設、提升品質等增加台式麵包的「值感」,成為烘焙界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