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外電報導】被譽為中國「第二懸空寺」、擁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的中國青海省西寧市祁連路北山土樓觀,以其險奇風采、西寧古八景之一北山煙雨、依山而鑿的閃佛、山顛矗立的寧壽塔、九窟十八洞的古文化遺存,而享譽國際。去年,獲選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北山土樓觀位於青海省會西寧市城北的土樓山(通稱北山),背靠大墩嶺,西臨湟水河。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在《水經注》中,這麼描述古湟中八最之一北山煙雨(即北山土樓觀),「湟水又東,徑土樓南,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樓下有神祠,雕牆故壁存焉。」
土樓觀的歷史與絲綢之路南線、西寧地區佛教的興衰有密切關聯,漢朝護羌校尉鄧訓在北山修建賢聖之祠,最早稱為土樓山寺,明代稱之為永興寺,因與城南山的南禪寺遙遙相望,亦稱北禪寺,俗稱北山寺。
北山寺依山面水,上有斷岩壁立,下有陡坡相連,氣勢宏偉。
古洞窟鑿嵌於山腰峭壁之間,古剎殿宇櫛比鱗次,可媲美山西省大同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北岳恒山金龍峽翠屏峰的縣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后期,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是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摩崖建築),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二大懸空寺。
三世紀初北魏明帝時期,有僧人在山崖修鑿洞窟、塑佛像,作佛龕、藻井繪畫,土樓觀逐漸成為佛教名剎,道家、佛家共住此山。
之後,山崖之間被開鑿成九窟十八洞,供奉佛像、神仙塑像,成為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
二十世紀末,西寧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土樓山作為道教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