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醫院在設計手術室時,醫護人員往往只能遷就完工後的空間做小幅修改,署立雙和醫院計畫興建的手術室與加護病房,引進「參與式設計」概念,醫護人員與設計師一開始就透過迷你模型溝通,再打造成3D實境進行模擬,讓醫護人員身歷其境感受,甚至搬動器材位置,以反應真實需求。
雙和醫院院長吳志雄表示,現在醫療訴求「以病人為中心」,硬體設備也應「以使用者為中心」,才能提升手術品質,尤其新儀器愈來愈多,如果手術室還是按照傳統想法興建,除了會讓醫護處在過於狹小的空間,任何東西放在不適當位置,都會影響手術順暢度。
承包商林志蔚指出,即使具有二十年醫院空間設計經驗,但過去都只能「想像」醫護人員的需求,事實上,當硬體完成後,能更改的幅度有限,這次引進國外作法,讓醫護人員從頭參與。
首先針對一比十比例縮小的2D迷你模型討論空間配置,再打造一比一等比例的3D實境,醫護人員可實際感受空間感,並搬動儀器位置,最後透過劇本演練,讓醫護人員在3D空間內模擬操作,用便條紙寫下修改建議、貼在特定位置。
雙和醫院手術室暨神經外科主任林家瑋舉例,手術時需要計時,主刀醫師在手術過程會不停抬頭看時鐘,如果時鐘擺放位置不對,必須不停扭頭轉身;心臟外科主任胡珀元也說,設計階段就能實際體驗空間感,不是文書作業可比擬,團隊有機會表達最想要的手術環境,幾乎更動了所有的原設置,還將牆壁外推六十公分,這是過去想做、但做不到的事。
雙和醫院表示,由醫護共同參與設計的八間手術室以及新增的二十六床加護病房,將於四月動工,預計八月可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