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16大慈育幼院 覺在法師學佛的搖籃

李如定 |2011.02.16
985觀看次
字級



覺在法師從小在佛光山學習,於大慈育幼院打穩基礎、學習獨立,完成佛學院課程,回泰國承擔弘法責任。圖/大慈育幼院

生長在泰國的錦祥從小就被「姑姑」收養,生活在寺廟裡;天性仁厚的她,在三、四歲時便展露無遺。

有天,她目睹一隻小鳥從樹上掉下來,向前查看,發現小鳥已奄奄一息,她留著淚為鳥兒念佛號直到往生,她問姑姑該怎麼處理,姑姑很不以為意的告訴她,「又不是你養的,丟了就好。」但是她心想,人死了都要用埋的,為什麼小鳥死了要用丟的?於是她偷偷把它埋了,依舊為鳥兒的不幸而流淚。

九歲那年,姑姑將她託給佛光山的依靜法師帶回台灣,住進大慈育幼院。雖然之前曾在中壢上過一年的小學,但這次再來,國語仍舊不甚流利,國字更是不懂幾個,寫起功課要比其他孩子辛苦,遇到不會的字問蕭老師時,往往只得到一個回應:「查字典」,其他日常生活上的問題,也一樣不會有直接答案,凡事都得靠自己想辦法克服。

老師們特意用這種方法磨練錦祥,雖然初期效果不易顯現,但是,可以幫助不算聰明的她好好打穩基礎、學習獨立。

話少,甚至少有情緒的錦祥,通常只是默默地做該做的事,不但把自己照顧得很好,還會很盡責的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們,即使偶爾生悶氣也不會持續太久。有別於一般的小孩,她對糖果餅乾或任何物品的欲求少,甚至節儉到連老師都自嘆不如,自然流露出修行人的恬淡性格。

國小畢業後,在姑姑的支持下,錦祥進入佛學院就讀。由於過去在大慈養成的良好生活常規,因此佛學院裡面的嚴格要求,小小年紀的錦祥並不感到困擾,只是一部又一部的經典,尤其是深奧的文言文,讓她比別人多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佛學院的學業。雖然辛苦,但她努力不懈、堅持到底的學習精神,讓姑姑和大慈的老師感到欣慰。

佛學院畢業後錦祥發心出家,法號「覺在」,並發願將人間佛教傳回泰國,還同時兼顧姑姑的家廟。對於他人的質疑,覺在法師堅信姑姑的恩情不能不報,這是做人的根本,他的道心不但不會因此退失,而且他相信有朝一日姑姑的家廟終將成為人間佛教的道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