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留陀夷尊者生性聰明,才華洋溢,是悉達多太子的宮廷老師。釋迦牟尼佛悟道後,迦留陀夷奉國王之命迎請佛陀
說法,以此因緣,跟隨佛陀出家。
由於貴族習氣未除,迦留陀夷與另五名王子出家的比丘,常不守律儀,被稱為「六群比丘」。佛陀因事制宜制定的各種戒律,大多即因六群比丘而制定,其中「過午不食戒」,就與迦留陀夷有關。
迦留陀夷皮膚黝黑,且黑中發光,一天晚上,他到一戶人家乞食,一名懷孕婦人開門,剛巧天空閃電,婦人突見黑得發光的迦留陀夷,以為是鬼而驚嚇流產,他的丈夫一狀告到佛陀那裡,大罵沙門不應夜行乞食,佛陀於是禁止弟子過午不得乞食。
在僧團中,迦留陀夷欲心重也是出名的,常與婦女嬉笑相抱,他自知欲心障道,為了保持理智清醒,有時還浸入冷水中,但欲根難除,往往一犯再犯。有一次,他被誣指非禮少女,遭到棍棒毆打,被丟進河裡。
獲救的迦留陀夷,對自己的不如法讓僧團蒙羞,感到十分羞愧,發誓絕不再犯。佛陀就把迦留陀夷叫到身邊,跟隨著聽法打坐修行。迦留陀夷終於體會到佛法的真理,色欲煩惱煙消雲散,不久就修得羅漢果位。
證果以後,迦留陀夷發大慚愧心,深深懺悔過去種種錯誤的行為,發願全力弘法,度化舍衛城中九百九十九戶人家,彌補以前的過失。
迦留陀夷雖是六群惡行比丘,但發誓改過並度眾無數,獲佛陀讚譽「諸弟子中,教化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