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為均衡高中教育發展、紓解學子升學壓力,教育部昨天宣布將推動「優質高中輔助計畫」,並選出九縣、十一所高中列為輔助學校,未來將藉由六年的經費補助,協助這些學校成為更優質的高中,以作為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基礎,同時提高國中畢業生就近入學比率。
入選的十一所學校分別是苗栗縣苑裡高中、南投縣竹山高中、雲林縣北港高中、嘉義縣東石高中、台南縣新營高中、高雄縣旗美高中、屏東縣屏東高中、台東縣台東高中、台東女中、花蓮縣花蓮高中與花蓮女中。教育部預計投入六年時間、每年五千萬經費進行優質高中輔助計畫。
為了發揮更實際的教育成效,中教司表示,入選高中需逐步規畫試辦校務基金,讓學校可以靈活運用資源;逐步研擬試辦教師績效評鑑制度,建立多元教師獎勵措施;並構築學校經營及教學諮詢的支持輔導網路,透過多管齊下的變革,讓高中辦學之路可以更邁向優質化。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表示,民國五十七年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以來,高中職招生量早已超過國中畢業生人數,儘管升學管道不虞匱乏,但升學壓力卻依舊存在,追根究柢往往是因為國內仍存在於追逐明星高中光環的傳統升學迷思,導致多數學生為了考上前幾志願學校而擠破頭、升學壓力倍增。
為此,教育部希望藉由推動「優質高中輔助計畫」,來增加優質高中校數,一方面均衡高中教育發展,一方面提高學生就近升學的比率,改善舟車勞頓的通車求學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