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農曆新年最棒的事情之一,當然就是收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不過根據我的經驗,收到壓歲錢的孩子,對於如何支配這筆錢的決定權通常不太大。大部分的父母,可能會留下壓歲錢的一小部分做為孩子的零用錢,然後直接幫孩子把其餘的壓歲錢存起來,或是購買簡單的投資工具,等到他們夠大了,再把歷年存下的這筆錢交還給他們運用,或者用做未來子女教育的準備金。
這樣的做法當然有它的道理。一方面孩子還小的時候無法做正確的判斷,如果讓他們任意花用,恐怕很容易就胡亂花費在不適當的地方。另一方面,這樣的做法也算是在教導孩子儲蓄的觀念。
不過,從教育子女理財的角度來看,我倒是覺得可以將這樣的做法再做一些調整,將會發揮更好的效益。
根據研究,孩子從七歲開始,已經有能力學習簡單的金錢規畫觀念,像是制定簡單的預算,或是在想要擁有的不同物品之間做選擇取捨。因此,父母親不妨利用處理壓歲錢的機會,來和孩子共同討論,他們是不是想要運用壓歲錢的某一部分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這個可運用的比例是受限制的,但不急著一開始就替孩子決定,而是逐步的引導和解釋,為什麼他們不應該一次就把壓歲錢給花掉。
在孩子可運用的範圍裡,則是協助他們去思考,在有限的預算之下,他們想要選擇的東西有哪些?不能全部擁有的時候,他們該如何在不同的選項之中做決定?這當中可以參考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讓孩子去思考,花費相同的情況之下,哪一個選擇可能為他們帶來比較久的快樂?
對於要存起來的壓歲錢,事實上也該和孩子討論,這筆錢未來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同時教導他們,犧牲現在消費所能夠得到的回報,也就是利息或是投資報酬率的觀念。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開始理解,替比較長遠目標作規畫的觀念,同時也讓他們懂得遞延消費所能帶來的效益。
最後,也可以和孩子討論,是不是要把壓歲錢的一小部分做為捐款,來幫助其他弱勢的人?藉此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同時也幫助他們學習另一種非物質的,透過助人所能得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