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喜歡喝茶能夠延伸出怎樣的技能?屏東社區大學講師陳亮岑因為愛喝茶,學藥理、學植物,繼而成為茶景觀專家;另外一位講師洪良兆也愛喝茶,進而學陶藝做陶壺,從社大學生變成講師。
陳亮岑表示,國中開始喜歡喝茶,國三時,得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茶壺,就讀大仁藥專時(大仁科技大學前身),因為研究茶的藥理,對植物藥理產生興趣,因而就讀文化大學園藝系。
陳亮岑讀園藝系激發出對植物景觀的興趣,於是考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專精於茶亭和茶室景觀的設計,現在除了在屏東社區大學教導茶道與景觀外,也是南華大學建築景觀系和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講師。
陳亮岑愛茶,曾在阿里山種茶、製茶,回到屏東後,對於屏東滿州鄉的港口茶情有獨鍾,他說,港口茶有著海洋和陽光的味道,是因為茶園靠海所具有的鹹味對茶有提味效果。
一般人喝港口茶會覺得較苦澀,陳亮岑說,要找對茶壺,廣東汕頭壺因為廣東的地理位置與台灣相近,是他目前認為最適合泡港口茶的茶壺。他說,最好是用台灣的土做的茶壺,但因土質關係,他到目前找不到適合的,最佳的還是用滿州鄉的土做茶壺,也因土質關係,目前台灣還沒有人做滿州壺。
陳亮岑和洪良兆都認為,要喝好茶,泡茶的茶壺也很重要。
洪良兆喝茶二十多年,因為愛茶而愛茶壺。五年前,到屏東社大學習陶藝,製作陶壺,由於從小在農村長大,洪兆良製的陶壺造型充滿農村味;南瓜、非洲瓜、松竹梅合抱、柴刀剖竹等造型的陶壺,極具個人風格。
洪良兆還做月琴、木頭、竹子造型茶盤,以及石頭造型茶罐,他說,全從大自然取材,再結合書法,粗獷中,展現茶、陶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