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與中國清史專家閻崇年昨日對談解讀大清—六皇一后說歷史。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由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與史博館合作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昨天邀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與清史專家閻崇年,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行「大清盛世論壇」。星雲大師表示,各朝代的興衰都有其因果,但關鍵在「和」;若人人都能在生活中力行「三好」、「四給」、「五和」,則人民幸福安樂、國家安定祥和,也終將為世界帶來和平。
向來關注兩岸文化交流的星雲大師,日前得知瀋陽故宮將來台展出大清珍寶時,親手書寫「大清盛世」四字墨寶,展覽期間懸掛於展場供民眾參觀。不僅如此,星雲大師昨天更前往史博館觀賞「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之意。
為讓民眾在觀展之餘,更深入大清的歷史脈絡,主辦單位昨天下午邀請星雲大師與史學家閻崇年,以「解讀大清—六皇一后說歷史」為題,進行一場融合歷史、宗教、文化的深度講座,這也是兩位結識多年的好友,首次在台的公開對談。
中國故宮首度來台展出「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即日起在史博館展出一百二十四組珍藏文物,一級文物更高達二十四件,呈現大清皇朝從努爾哈赤以降「六皇一后」的武功文治。
「大清王朝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打下穩固基礎,到康熙、雍正、乾隆發揚光大。」閻崇年表示,清朝前六皇之所以為後人稱許,關鍵因素在於這些執政者較為英明且勤於政務,而後面幾代皇帝則較平庸,加上後有慈禧以皇太后身分干政,更加速備受內憂外患考驗的清朝滅亡。
以本次展覽而言,可以興、盛、衰、亡作為一個朝代歷史的分水嶺,而清朝的衰亡是否可歸咎於慈禧的弄權呢?閻崇年說,清朝「興也八旗,敗也八旗」,也就是滿人的八旗制適於「打天下」,卻不合於「坐天下」,任何一個制度都應俱時改革;縱使慈禧有其個人的責任,充其量是加速王朝滅亡,但仍應回歸於制度面來探討。
相較慈禧太后的亂政,清朝前期的「孝莊文皇后」則大有不同,一心為人民百姓與後代子孫,閻崇年表示,像虔信佛教的孝莊文皇后,為編修目前典藏在台灣故宮的《龍藏經》,不動用國庫一分一毫,反而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可見,朝代的存亡關鍵,也存乎一個『心』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