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台北報導】爭議不斷的國光石化,提出替代方案,以「縮小規模」的方式再次送審,環保署昨天召開第四次專案小組會議,但環保團體仍認為計畫內容並無太大改變,堅持強烈反對,歷經八個小時的會議,審查會決議補件再審。國光石化確定闖關失敗,讓場外守了一夜的環保人士鬆了口氣。
國光石化開發案的環評,共舉行超過二十次會議,由於反對聲浪太大,去年環評專案小組第三次會議決議時,要求提出縮小開發規模的替代方案再審;如今,國光石化重擬替代方案,針對空氣汙染也提出數據資料,證明符合環保署的標準,並同意將工廠熱氣、熱水以「熱交換」的方式,提供給大城地區的養殖戶作為漁塭防寒害的用途,同時輔導養殖戶轉為海水養殖,不再抽取地下水,以回饋地方。
開發單位也允諾出資一億元成立白海豚保育基金,計畫成立生態、環境與健康保險基金,設立觀察員,成立白海豚保育監督小組,並設置迴游廊道等,以具體行動保護白海豚;雖然開發單位釋出「利多」,但還是被在地居民、學者強力反對。
針對開發單位提出縮小範圍的方案,前彰化縣長、現任立委翁金珠還是質疑,將來恐怕導致漂沙、淹水;環評委員指出,報告書中的致癌或非致癌風險的推估不夠明確,無法排除致癌可能性;此外,針對生態變化,如執意開發,再多的配套措施,還是無法避免危害生態。
在各環評委員的反對之下,國光石化確定以「補件」後再審,開發單位表示,針對環評委員提出的疑慮,會再做更詳細的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