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曆新年的腳步近了,大家都忙。
讀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你聽,在霹靂啪啦的爆竹聲中,一年又要過去了,春風把溫暖的天氣吹送而來,也溶進蘇屠酒裡。太陽升起時,溫熱的陽光照遍了大地,人人都撕下去年的舊春聯,再貼上新的春聯,好準備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我們也的確是這樣,有的忙於清掃,總要除舊布新一番。有的忙於買辦年貨,要豐盛、要多樣,平常捨不得的高檔水果、點心,現在都出手大方了。有的準備拜拜,祭神祭祖先……
不太敢打電話去找朋友們,有的正在滷年菜,萬一電話說得興起,一鍋好料只怕就給燒糊了,前功盡棄,多麼的可惜。
想起年少時,老是巴望著過年快點兒到,也恨不得天天都過新年,只為了穿新衣新鞋、拿壓歲錢。不寬裕的童年,只有新年最是歡喜。雞鴨魚肉滿桌是,糖果餅乾隨意吃,這般的心滿意足,也只在過年這幾天。
長大後,貧困的昔日已經不再了,隨著經濟的起飛,台灣錢早已淹腳目。家家豐衣足食,然而,年味也一年淡似一年了。
許多的東西,花錢就可買到。不必早早灌香腸、做臘肉,也不必自己做燻雞燻鴨,也不必炊粿……省事很多,或許也沒有什麼不好,我卻悵然若有所失。
彷彿我向歡樂的童年告別了,我也向樸實無華的往日歲月告別了。
年味淡了,對過往的懷念卻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