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來了,跟兔子相關的東西都相當火紅,兔成語當然亦不例外。兔子在童話界是知名人士,在成語界卻混得有點落魄。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想來對兔子這種農田「害蟲」很有點意見,害得兔兄在成語界灰頭土臉,看下面兔成語裡即可知,像「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狼奔兔脫」、「兔起鶻落」、「見兔放鷹」等。
不過,古人對兔子好印象也是有的,尤其對牠的敏捷很感興趣。孫武在《孫子兵法》裡講:「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後人據此總結出了「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反應機敏、行動迅速。
諸子百家中,法家人物也創造了兩個別具一格的成語。《韓非子》裡有一著名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現在人們生活裡還常用;韓非的老同學李斯臨刑時,對自己孩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後人用「東門逐兔」,比喻為官遭禍,抽身悔遲。
兔子雖小,敏捷卻讓其占盡先機,因此有句成語「獅象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對小事情也得拿出全力認真對付。以獅象之尊,對付兔子這等小傢伙也要全心,足見兔子之機敏。
兔子無疑是狡猾的,成語「狡兔三窟」就是明證。戰國時,馮諼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才能免於一死。」他出謀畫策,為孟嘗君辦了三件大事,鞏固了孟嘗君的地位。馮諼可謂深得兔之狡猾精髓哩。
兔在成語裡有時借指「月亮」,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神話中月宮裡嫦娥養了一隻玉兔,久而久之兔子就成了月亮的代名詞。「玉兔東升」說的是月亮升起,「玉兔銀蟾」指的還是月亮,而「白兔赤烏」、「烏飛兔走」則指日月光陰迅速。
兔子食草,可是兔成語裡牠和植物們關係似乎也不那麼緊密,約找到兩個此類成語。一是「兔葵燕麥」,出自唐代劉禹錫〈再遊玄都觀〉序:「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有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此用來形容景象荒涼;二是「兔絲燕麥」,兔絲即菟絲子,菟絲不是絲,燕麥不是麥,用以比喻有名無實。
古人對兔子吃草卻不長角這點想不通 於是他們總結出「龜毛兔角」、「兔角牛翼」,用以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無實的東西。
兔子在十二生肖裡排第四,與之相配的地支是卯。於是成語裡有「子丑寅卯」、「寅虎卯兔」、「寅吃卯糧」等等。(圖/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