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二○一一年翰林學人聯誼會,二十二、二十三日在佛光山如來殿舉行,五百位來自全台的大學校長、教授、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及各行業精英與會。圖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前排右六)與大眾合影。圖/人間社記者王叡嫻
觀賞佛教藝術作品,不忘跟著學菩薩的手印,很有趣。圖/人間社記者有義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大樹報導】佛光山二○一一年翰林學人聯誼會,二十二、二十三日在佛光山如來殿舉行,五百位來自全台的大學校長、教授、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及各行業精英,聆聽法師佛學專題演講、參觀佛陀紀念館、佛光緣美術總館,並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接心,大師以「人間佛教十問」為題,針對社會各界對佛教的疑問為大眾開示,與會大眾度過充實的身心靈SPA之旅。
佛教特點 不怕問題
星雲大師昨天於傳燈樓與大眾接心,善用譬喻說法的大師,以過去曾差一點被槍斃、內心卻絲毫沒有畏懼的經歷,指出一生中不論順逆皆平常心以對,面對問題也是一樣,說明「佛教的特點就是不怕問題」。大師表示,時常有人問他「一生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其實,他一生遇到許多問題,但絕不怕問題,因為「有佛法就有辦法」。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歸納整理十個社會各界對佛教的疑問,如:人間佛教對達成「家庭和順」的理想有何看法?學佛一定要吃素嗎?學佛是否需要受戒?如何做個稱職的老師?佛光山的管理辦法為何?學佛後,如何看待其他神明?佛教對政治的看法?生命是輪迴還是永生?人間佛教對修行的看法為何?出家好還是在家好?恭請大師釋疑。
愛惜生態 重視生命
對於家庭,星雲大師表示「不是冤家不聚頭」的觀念是錯誤的,夫妻之間的相處只有一個「愛」字,大家要以慈悲昇華愛情、以智慧指導感情。談到素食,大師認為素食對人體、環保都有正面影響,且能增加耐力;一切眾生都有生命,佛教秉持慈悲為懷的理念,主張不殺生,因此,素食的目的在於愛惜生態、重視生命,不必吃的執著、古怪。
「學佛一定要受戒!」星雲大師指出,戒律是管理自己的信條,要積極地由不殺生進而護生、不偷盜進而布施、不邪淫進而尊重、不妄語轉為說好話、不喝酒而增加健康、喜悅。並以「愛的教育」鼓勵與會的老師,只要有愛就是稱職的老師。
談到佛光山的管理辦法,大師表示,外在的管理是下策,自我管理才是上策,所以佛光山的管理法是「不管而管」,重點在管理自心。
改變自己 改善世界
談到對神明的看法,星雲大師語帶禪機地表示:「不是神創造人,而是人創造神。」人因生命中的各種需要,而創造、祈求各種神明,強調佛是人,不是神;佛如老師,不會賞善罰惡,只教導大家離苦得樂的方法,並勉勵大眾以「我是佛」期許,便能漸漸改變自己,從而改善世界。
星雲大師表示,政治是眾人的事,佛教當然要關懷社會、大眾,雖然有人不懂他的用心,說他是政治和尚,其實他從事教育、文化、慈善、媒體等多年,卻沒有人稱他教育和尚、慈悲和尚等,因此他不以為意,唯一的心願就是建立人間淨土。
活出希望 活得自在
「生命是輪迴還是永生?」大師以氣候有春夏秋冬、物質有成住壞空、心念有生住異滅、人有生老病死,說明佛教的道理是圓形的,生死無有止盡,重點在於人生要以開悟為目的,在無限的生命裡,活出希望、活得自在灑脫。
談到修行,大師表示要在行住坐臥中修心;修行不能只管自己,在現代修行,要從深山走入社會、從寺院走進家庭,讓佛教的慈悲、平等、友愛、放下、自在、清涼遍滿人間,回復佛陀時代對人間關懷的佛教。大師最後以「出家好,在家好,大家都好」,鼓勵大眾發菩提心,做發心菩薩。並祝福大家要有佛法,自然有辦法、有快樂、有喜悅、有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