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穩定和安全著稱的突尼西亞,在執政二十三年的總統下台後,目前依然處在動盪不安局勢中。這個迦太基歷史文明的國家,過去是歐洲遊客的旅遊天堂,全球競爭力一直都是位居非洲之首,但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後,節節高升的失業率以及民生物價上漲的壓力,在一名水果販青年受到取締抗議自焚後,引發了驚天動地的以國花為名的「茉莉花革命」。
年輕人失業是重要社會問題,而百姓上街抗議所提出的「需要麵包、奶酪、汽油」等口號,也看出日常生活的不易。班阿里長期執政下,雖然也推動了相當的政治體系改革,但是執政黨內部的矛盾一直無法妥善解決。更關鍵的因素,則是維基解密網站揭露了總統一家人以及當政高官的腐敗現象,讓陷在生活困境中的人民更為不滿。當年班阿里的上台背景跟目前相當類似,一九八七年時,擔任總理的班阿里要求任職三十年的老總統以身體不適為由下台,被視為是不流血的奪權,如今對比確有值得玩味處。
突尼西亞的政治動盪,讓周邊國家及阿拉伯世界產生連鎖反應,尤其是與突尼西亞政治結構相近的國家,民眾都看到了一個典範與對比。在任時間相當長的鄰國利比亞領導人率先挺身表態:「突尼西亞人太急了」,凸顯了他的隱憂。即將在秋天舉行總統大選的埃及,在位三十年的穆巴拉克也面臨壓力。
這場阿拉伯近代第一場由人民掀起的革命,不僅是少見的民主運動,也可以說是爆料網站「維基解密」以及網路社群臉書共同串聯所促成的第一起革命。突尼斯大學地質系教授馬奈表示:「一個月前,我們壓根兒不相信革命會成功,但是人民終於站起來了!」在這樣民主的思想興起之際,阿拉伯國家的體制改革是當權者應當放在心頭上的首要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