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名失聲逾十年的美國加州婦女,接受罕見咽喉移植手術,重拾說話能力,味覺和嗅覺也恢復。這是這種手術至今僅有的第二個成功案例。
五十二歲的布倫達‧簡森(Brenda Jensen),二十日和醫生見面,也是她手術後首次公開露面。由於她可能創下喉頭移植手術完全復元而能嚥食、呼喚、說話的首例,媒體和醫學界都等著聽她每一個字。她說:「好奇妙,真的好奇妙,我還在驚愕之中。我不曉得明天會怎樣,但我知道明天會比我的過去好。」
簡森一生受糖尿病困擾,一九九九年因腎衰竭住院,她在注射鎮靜劑狀態下,一再拉扯呼吸管,造成咽喉嚴重損傷,呼吸道完全封閉,也沒有味覺和嗅覺,而且失聲。她只能按壓一種裝置在喉部的電子器材發聲,但這種機械般的聲音讓人側目,使她很不舒服,飽受嘲笑,逐漸和人群疏離。「那聲音成為別人的笑柄,稱我是女機器人。」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國際外科醫師團隊,去年十月為簡森進行罕見的喉頭移殖手術,改變了一切。
喉部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器官,具有複雜的神經和肌肉的運作,讓人得以呼吸和說話。首席外科醫師法維爾(Gregory Farwell)表示,這項手術很困難,須將喉頭和所有幫助呼吸、吞嚥及說話的神經和肌肉縫合。
這類移植手術非常罕見,病患必須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而這類藥物常使病患免疫力降低,且罹患癌症及感染的機率也高出很多。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值得冒險,但簡森在二○○六年就移植腎臟及胰臟,已在服用抗排斥藥,不需要血液透析及胰島素治療,讓她有條件可以進行手術。
手術持續兩天,總共十八個多小時,光是縫回神經就花十小時。簡森接受的是一位車禍喪生醫師的喉頭、氣管和甲狀腺。手術後十三天,簡森就能發聲,她用嘶啞的聲音對醫生最先說的話是:「早安」、「我想回家」、「各位真神奇」。她不久就聞得出鄰居飄過來的烤火雞味。
簡森現在的聲音是她自己的,不是那位醫師的。人的聲音各有特質,決定於喉、嘴、鼻、鼻腔的形狀,好幾年沒聽簡森聲音的朋友,現在還認得出她的話聲。
簡森說話愈來愈順暢,但暫時還不能正常飲或食,目前用醫生安置的氣管呼吸,但正在加強頭部肌肉,希望早日拿掉管子,正常吃東西,她二十日首次喝了一杯水。
簡森醫療費主要由大學提供,醫生和護士自願不收報酬。她說:「我感到很幸運,這是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