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疾病管制局發布疫情報告指出,有一名出生未滿月的女嬰,日前因百日咳死亡,是國內八年來首例。衛生署建議育齡婦女懷孕前或是生產後,最好自費補接種一劑成人的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 (Tdap),提升對新生兒保護力。
民國九十二年曾有一名出生一個月男嬰,罹患百日咳死亡,此案例則是間隔八年後再度出現的百日咳死亡案例。近期還有另一起新生兒百日咳病例,目前仍住院治療。
疾管局指出,雖然自四十三年起,即推動新生兒常規接種三合一疫苗,但保護力只能持續五至十年,加上新生兒必須滿兩個月後,才開始接種疫苗來預防百日咳,傳出的死亡案例都發生在這段空窗期。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指出,這名女嬰去年十二月下旬出生,在婦產科接受照護十天後返家,當日出現輕微咳嗽,兒科診所診斷疑似感冒,今年一月五日因發燒、咳嗽有痰、發紺、嘔吐等症狀轉診醫學中心隔離治療,十日被通報百日咳,兩天後就因敗血性休克死亡。
林頂表示,新生兒百日咳大多透過帶菌的成人或較年長孩童傳播,調查發現,女嬰母親生產前數天就有咳嗽症狀並就醫治療,但症狀並不典型,防疫人員已對女嬰父母及婦產科診所醫護人員等密切接觸者,進行採檢及預防性投藥,並實施健康監視,目前尚無新增疑似個案。
林頂指出,百日咳臨床症狀為咳嗽至少持續兩周,伴隨陣發性咳嗽、吸入性哮聲或嘔吐,常發生在五歲以下兒童,尤其是尚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年紀愈小染病、致命風險愈高;此外,近年也發現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百日咳個案數也有上升趨勢。
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最好方法,林頂表示,目前接種政策是出生滿二、四、六、十八個月公費接種五合一疫苗,國小一年級新生再接種一劑公費的Tdap疫苗,可延長保護力到青少年階段。
現在婦女多晚婚,疫苗保護力恐怕已不足,雖然帶有百日咳桿菌對成人影響未必大,但可能傳染給新生兒,因此疾管局建議婦女懷孕前或生產出院前,擇一時間接種Tdap疫苗;其他的新生兒主要照顧者或密切接觸者,最好也接種疫苗,或是接觸嬰兒前一定要洗手。